老伴去年往生,平常忙於村里事務的我,頓覺失去一根支柱,缺少打理瑣事的助手,也缺少聽我嘮叨的人。回想三十年攜手的時光,雖然沒有如膠似漆的甜蜜、沒有形影不離的黏膩,畢竟有相互依賴的知心深厚,以至於一年來無法展顏歡笑。
更年期喪偶,使堅強樂觀的我生病了,兒子要我出國散心,我想起從前有老伴隨行照顧,現在沒有了,也就懶得出國。女兒要我去老人大學選課,我想起從前都是老伴當副班長,我當班長,現在去那裡找搭檔?何況,我本來是替別人開課找師資的人,怎麼去重新當學生接受引導?
是的,我的難題是從前享受太多好東西,學業、愛情、家庭、事業、財富,無不衝在同儕的前面,突然停下來換個節奏,我真的不知怎麼辦,這段時間熬得形容枯槁,朋友三不五時來邀約,千方百計讓我有事做,我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但是,每當我到了人多的場合,那歡樂喧笑之聲像針一樣扎著我;我止不住的回溯,我是不是曾經為別人製造歡樂時,忽略了失意的人的感受?我是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幹,搶去別人的空間?我是不是當了主人只顧招待上賓,忽略了那寒酸落寞的生客?我是不是只忙著說笑話,冷落了笑不出來的人?我是不是以分享之名行炫耀之實?
太多的回溯和自責湧現,我一定是那裡做錯了才會受此折磨,我深深體會了幫助別人容易,接受幫助卻很困難。我從來就不知道需要幫助的人是什麼心情,卻奢談助人。我好像找到心結的解藥,這些日子以來,我成長最多的是勇於說:「我有困難,我需要幫助。」我不再覺得示弱是丟臉的事,也不排斥掛身心科病號,我也改變了我的助人方法,不同於以往,我是悄悄的、不著痕跡的,讓施受兩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