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事理才行

鄭石岩 |2008.08.30
1922觀看次
字級



為人處事首重明白事理。凡事把理路想清楚,對前因後果充分掌握,才能提出正確解決之道。做事情方法不對,再好的目標也無法達成,再好的機會也不能獲得好成果。

佛陀說過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鄉下人,被國王徵去做工,受了許多苦。國王為了補償他的辛勞,便賞賜他一隻死駱駝,好剝皮來賣。他將駱駝運到家裡,開始動手切剝,無奈刀子很鈍,割不下去。幸好他在自家樓上有磨刀石。但駱駝的皮很硬,他才割了幾下,刀子就鈍了,只得上樓磨刀。來來回回疲勞不堪。後來他想出一個方法,把駱駝吊到樓上,以便一邊磨刀,一邊切割剝皮。他得意洋洋以為自己很有創意,眾人看了都說他笨拙。

這則故事的結尾,佛陀指出,凡事都要在因上下功夫,懂得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心智的修鍊也是一樣。這個鄉下人,欠缺清楚的思考,把偌大的駱駝,吊到二樓剝皮,他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不但冒險,而且效果不一定良好。

我們生活在文明的時代,大概不會有人如法炮製做這種事。但不明究理,做出傻事或錯誤的人,卻屢見不鮮。最普遍的事就是對子女的溺愛,以致誤了子女的心智成長和健康的身心發展。

現代的父母,照顧子女無微不至。漸漸走火入魔,凡事替他們做,所有生活起居,都由父母一肩擔起,只要孩子讀書上學就好。這樣的愛護方式,往往培養出養尊處優或沒有責任感的下一代。更嚴重的是這些缺乏生活歷練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挫折容忍力不足,學校成績稍有挫折,就會放棄學業,躲在家裡對網路成迷,或者游手好閒。

愛是一種能力。父母要用有能力的愛,去教導孩子承擔責任,處理家居和學校生活的種種現實問題。愛如果不能引發孩子發展心智能力,以及養成愛心、勤奮、責任、公德、正義等品格,就不能說那是有能力的愛。

盲目的照顧和溺愛,易使孩子腦力發展不足。神經科學家指出,人的大腦是要靠許多挑戰和經驗,漸漸磨練出良好的功能,溺愛孩子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

最近我看到一則小新聞:日本某國民小學的班上,為了表演白雪公主一劇,許多家長介入,要求自己的孩子演白雪公主。老師拗不過他們,只好讓學生都去演白雪公主。這還能算是一齣劇嗎?我看到這則消息,想著那個吊駱駝上二樓的鄉下人,直覺兩者豈非有些雷同呢?

(作者為心理諮商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