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西訊】雲林縣台西鄉有三萬人口,其中,丁姓就占了一萬多人。根據丁姓族譜記載,台西鄉丁氏是阿拉伯人後裔,數百年前由大陸渡海來台;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台灣分會舉辦探訪伊斯蘭文化活動,昨天前往台西鄉海南村,探訪源自阿拉伯的丁姓後代。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台灣分會連續三年舉辦伊斯蘭教文化活動,今年首度下鄉,探訪全台各地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地區。該會秘書長郭麗敏指出,對多數國人而言,伊斯蘭文化仍是充滿遙遠、神秘,但早在西元一六六一年間,伊斯蘭文化就已經由海上絲路傳入中國,再由泉州來到台灣,隨著清將施琅登台時,落腳在雲林台西、彰化鹿港等地。
郭麗敏表示,住在台西鄉的丁氏宗親,三百多年前可能都是穆斯林(意即信仰伊斯蘭教的人)。
台灣丁姓最大的聚居地就在雲林縣台西鄉,當地流傳「台西丁一半」的說法。根據丁姓族譜記載,祖先丁孫是阿拉伯人後裔,不斷漢化通婚後,目前後代子孫多非伊斯蘭教教徒,但部分丁家子弟外貌仍保有中東民族的深邃輪廓。
台西藝術協會指出,台西鄉丁氏家族,多聚集在海口、台西、海南、海北、山寮、光華等村;參與探訪伊斯蘭文化活動的二十餘名成員,來自全省各地,有大學生、歷史老師,也有清真寺教長,昨天參觀海南村六塊厝丁姓聚落。當地現已少見伊斯蘭文化足跡,但成員們仍高興地與居民對談,還在三合院前留影。
郭麗敏表示,台灣不只有芋頭、蕃薯,世界文化更是充滿多樣性,舉辦活動推廣探訪伊斯蘭文化,也讓民眾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並見證中外民族融合的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