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聘研修小組成員 預計半年內提出草案 100學年度實施
【本報台北訊】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曾研修一套國中小九年一貫閩南語課綱草案,稱閩南語為「台灣閩南語」,還要小一生就學羅馬拼音;但政黨輪替後,教育部決定重啟爐灶,聘請新一批研修小組成員,重訂閩南語課綱,預計半年內提出草案,一百學年度實施。
教育部昨天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公布,就在教育部長鄭瑞城上任的第四天,也就是五月二十三日已悄悄頒布微調後的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包括國語文、英語、客家語、原住民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生活課程等,唯獨閩南語課綱遭暫時擱置。
原閩南語課綱研修小組召集人為台師大副教授兼所長李勤岸,提出課綱草案包括要求小一生會用羅馬拼音認念,小三會用拼音寫電子郵件,小五能用台灣閩南語上MSN或即時通,國中生更要會用台灣閩南語寫部落格。
但由於草案引起許多爭議,不少家長都擔心,小一學生要學注音符號、國字、英文,如果還要學台羅拼音,負擔太沈重且易生混淆;因此,送到審議小組時,第一關就未通過。
現在小一至小六生,每周上一小時鄉土語言,可從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擇一,國中則採選修。「課綱的能力指標列這麼多,但一小時到底能學多少?」也是當時審議委員提出的最大質疑。
教育部指表示,由於原研修小組成員聘期已滿,因此,最近已重聘一批「全新」成員,並由台師大台文所教授姚榮松擔任召集人。
至於已通過的新國語文課綱,則把「國語」改為「華語」,「中文」改為「漢字」,但教育部強調,這些只是課綱使用的名稱,並不代表未來教科書內容也要這麼改。
教育部表示,此次課綱修訂只是「微調」;但台北縣教育局長劉和然則認為,中小學課綱需要的是「大修」,「小一生連字都不會寫,為何要上自然、社會,應該多花時間在語文、生活常識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