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進口的漫畫書,本來就有暴力、色情、觀念偏差等情節,可能對容易受到引誘的兒童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再由手機漫畫來增加聲光及特效,豈不是讓關心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師長更加擔心…
一年一度的漫畫博覽會最近在台北市世貿二館舉行,漫畫迷徹夜排隊,一圈又一圈,顯然沒有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幾天來漫畫迷擠爆會場,曾一天湧入近十萬人紀錄,有些出版社的業績不減反增,勝過往年。尤其今年首次有電信業者參展、推出「手機看漫畫」的服務,預告「行動漫畫」時代的來臨。
對很多人來說,尤其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漫畫是陪伴成長的讀物,所以有人認為,漫畫的內容可能對一個人的人格、見識、生活等產生影響。傳統的漫畫是紙本的形式,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現在的漫畫竟然可以顯現在手機的螢幕上,變得立體而生動,聲光俱佳。「手機漫畫」革命性呈現,顛覆傳統漫畫,也有人擔心會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據媒體報導,手機漫畫是繼手機音樂、手機遊戲之後,電信業者最看好的另一項手機加值服務。在歐美、日本和南韓,手機漫畫已打開市場,並逐漸與紙本漫畫分庭抗禮,甚至開發了本來不看漫畫的新漫畫迷。在東京的地下鐵,到處可見學生緊盯著手機螢幕,他們很多不是在發簡訊、玩電腦遊戲,而是在看漫畫。
手機漫畫是把漫畫一格一格的重製,再結合手機本身具有的影音、震動功能,變成書本漫畫與動畫影片之間「另一種形式的漫畫」。手機漫畫主要有兩項特點:
第一、漫畫迷不必再花時間和精神去租或買漫畫書,只要用手機上網就可以接收自己想看的漫畫。對想看成人漫畫的人來說,更具有隱密性。
第二、書本漫畫一頁之中的分格漫畫,在手機螢幕上變成一格接一格的展現,再搭配手機的影音、震動,可以將刀光劍影具體呈現,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甚至還可以結合遊戲,產生更多的娛樂效果。
根據媒體報導,在日本有很多漫畫家和出版社都樂於與電信業者合作推出手機漫畫,漫畫家從手機漫畫獲得的版稅收入,比以前的書本漫畫多二至三倍,出版社也希望以推出手機漫畫來彌補出版書本漫畫的虧損。有些漫畫家和出版社甚至改變作法,先做手機漫畫,如果賣座了,再來做書本漫畫。
在台灣,手機普及率在全球名列前茅,看年輕人個個人手一機、機不離身,再加上本來就熱絡的漫畫市場,就已經可以預見手機漫畫的流行了。
然而,今年第九屆漫畫博覽會於8月13日在台北世貿二館登場,新聞局長史亞平在開幕儀式上啟動「漫畫知識樹」,象徵「讀漫畫、K知識,知識向上滿分成長」,希望凸顯「漫畫內容的教育意義」。由此可見,漫畫就像「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媒體,可能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確實讓人擔心。
這種擔心其來有自,因為有很多進口的漫畫書,本來就有暴力、色情、觀念偏差等情節,可能對容易受到引誘的兒童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再由手機漫畫來增加聲光及特效,豈不是讓關心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師長更加擔心嗎?
事實上,根據媒體報導,台灣已有電信業者將與日本公司合作手機漫畫業務,推出各種知名的日本漫畫,很多業者並看好成人漫畫的市場潛力,預料將有一股「手機看A漫」的風潮。
在多元的社會,創作者有其自由,業者有其生意經,只要不違法,別人就不能干涉。但站在教育的立場,總希望任何行業都能考量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尢其是具有影響力的漫畫,應該發揮更大的教育功能。
就漫畫市場來說,不要以為民眾都喜歡暴力、色情等血腥、煽情的題材,應該多一些啟發觀念、傳播知識、鼓勵立志和奮鬥等正面的內容。有創意的善意,就會有好生意。事實上,連佛經也都可以是漫畫的好題材,漫畫家蔡志忠就是成功的例子。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一個人做事如果不考慮道德、責任,雖然未必犯法,但卻已「造業」。佛教鼓勵傳播「善知識」,在傳播科技發達的時代,讓我們善用科技來傳播善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