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有高血壓病史的四十五歲詹姓男子常暈眩,六月底半夜看棒球賽轉播後突然出現視力模糊、走路像喝醉酒,第二天到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部正常,最後檢查腦血流才發現右側上方血流不足,已達缺血程度,經開刀改善右大腦嚴重缺血狀況,才化解可能中風的危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陳春忠表示,目前治療中風的方法進步很多,譬如在急性期可用血栓溶解劑來打通血管,但畢竟是在發生中風之後。若能在中風發生前,藉由影像檢查確定其是否有血流不足的病因,若有,則透過血管再通治療來增加其血流,藉以消弭每年百分之八的中風風險。
以這名從事醫事檢驗工作的患者詹哲豪來說,經緊急透過顯微顱內、顱外動脈吻合手術,將原本供應頭皮的右側淺顳動脈轉接到中大腦動脈供應血流,改善右大腦嚴重缺血狀況,化解患者可能中風的危機。
他強調,針對中風的高危險群進行血管再通手術,來增加腦部血流,使病患遠離中風威脅,已成為更積極的治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