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硯雕技術 董坐三代傳承

 |2008.08.12
2072觀看次
字級

【本報二水訊】已故的彰化縣二水鄉合和村老村長涂為,是縣警察局副局長涂坤章的父親,他以前天天到二水鄉董坐石硯藝術館閒坐,涂為說:「有錢人不能展示錢,而你們可以展示硯台,吸引文人雅士,更給孩子最棒的成長環境。」董坐說,他常細細思量這番話,體會頗深。(林宜慈攝)

董壬申、董坐,傳至董嘉靖、嘉豪,從事硯雕近八十年,三代十一件作品目前在宜蘭傳藝中心參加台灣雕塑藝術展。

董坐秉持文化傳承重責,身負硯雕解說、教學工作,他除雕刻實用硯台,也讓硯雕可珍藏,藝術館陳列百龍硯及充滿鄉村味的硯雕。

他說,參觀三義木雕街後,希望能打造「二水硯雕街」,他曾出錢租屋幫助年輕雕硯師傅,希望他們留在二水為硯雕打拼,現在二水員集路有十多家硯雕藝術館,董坐提拔後進,總算有成果。

董坐四名子女,從小跟著到濁水溪撿石頭,已鑽研出與父親刀法不同的好手藝。董嘉琪到國外留學三年,回國後教英文,仍喜歡硯雕,「不能忘本,這是台灣藝術之寶」;董嘉靖曾到大陸工作,回台後從事硯雕,作品走素雅路線,最受日本人喜愛,「若對硯雕沒興趣,枯躁乏味,我一坐就半天,不累。」

愛刻印章的董嘉如已嫁人,不排斥孩子長大後也跟外公學硯雕,董嘉豪曾到擔任社工兩年,「雕刻枯樹皮,其實是我對老人滿臉風霜刻痕的印象」;創作時,最怕失力不當石頭斷裂,作品就泡湯,「我警惕自己:這是進步機會,下次小心」。

董坐的妻子官鳳嬌是書畫高手,是一家人最大的推手,她說,硯台要表現藝術家的心,更要觸動買家的心,作品才有意義,「希望大家多使用硯台,寫下墨寶,把硯台、墨寶都當成傳家寶。」這是官鳳嬌最大的心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