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情緒教育 預防兒童自殺

黃有志(高雄市/教育工作者) |2006.02.14
734觀看次
字級

北縣樹林的一位小六呂姓女童,日前被姊姊發現,頸部用一條粉紅色絲帶纏繞,身體呈半蹲狀吊掛在牆邊一根鐵釘上,早無生命跡象。轄區樹林警分局派員前往現場勘驗,發現該女童留有兩本筆記本,筆記本內除了記錄部分生活瑣事外,還有四頁尋死念頭的心情筆記。

例如:筆記內容有「我真是不想活了,活著每天都要過我不想過的日子,如果有一個人可以把我用死,我會感謝他。」最教人怵目驚心的是用紅筆寫下「我好想死!」等令人怵目驚心的字句。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會讓一個小六女生寫下如此充滿衝擊人心人心情筆記?

二○○二年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曾針對台北、台中與高雄三都會區的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生進行抽樣,共有三十五所國小學生接受調查,有效樣本計四千零八十七份。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的受訪學童表示曾經有煩惱,其中經常感到煩惱者佔百分之五十五。在個人生活上,除了擔心身體健康、課業壓力外,高年級學童甚至對自己的外表感覺不滿意;在家庭生活上,不少學童擔心沒有大人陪伴、擔心大人有飲酒、賭博或吸毒等行為,並擔心父母關係不佳;在學校生活上,擔心人際關係,怕被同儕排擠;在社會生活上,擔心災害發生與擔心壞人入侵等。兒童處理煩惱的方式,四成學生選擇不說出來,原因是—說了沒用或不知跟誰傾訴。

以上報導顯示,近半數的兒童是在充滿擔憂、恐懼、不滿、不確定的情緒與環境中成長。不可否認,當前家庭問題日益嚴重,家庭結構日趨鬆散,社會媒體充斥不良之資訊,使今日的兒童處於壓力充斥與價值觀極為混亂的時代,加上家長對兒童期望過高,超乎兒童可以承受的能力,容易使兒童產生叛逆或自卑的心理,引發許多矛盾衝突的負面情緒,這些情緒若無法適切的處理,就可能衍生出自殺的念頭。

兒童自殺是可以預防的,除了改善兒童的成長環境之外,其中,建立兒童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不過,兒童自信的建立,主要來自良好的情緒教育。然而,現代父母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習慣任由情緒自然流露,尤其對經濟生活之焦慮、不安,對夫妻關係的不滿、憤怒,以及對子女學業成績因高度期待所產生的失望,種種不穩之情緒,在孩子面前毫無掩飾地呈現,嚴重影響兒童之身心發展。  

基本上,兒童時期是培養情緒管理的重要關鍵,所以兒童情緒教育應是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中,父母、師長一起努力之重點。透過情緒教育,學習表達挫折、憤怒、嫉妒、焦慮、恐懼等負向情緒,也可學習如何克制自己衝動與焦躁之行為。此外,兒童也可學習如何適當表達喜悅、愛與感激。所以,兒童情緒教育,就是要善於引導兒童培養愛人、感激、珍惜、感動、尊重、友善、喜悅等正向情緒;更重要的是能適當表達自己的負向情緒,不任意轉移自己負向情緒,藉此有效降低兒童情緒方面的困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