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病患常用藥雙磷酸鹽物,對植牙、拔牙病人,有導致齒槽骨或顎骨壞死的風險,在國外已有數千案例,口腔及顎面外科醫師提醒國人注意這類補骨藥傷骨的副作用。
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診治二十多個這類病例,最嚴重的是位六十多歲的婦女,她在乳癌骨轉移後注射雙磷酸鹽藥物,結果上顎齒槽骨壞死近三分之一,雖然停藥,壞死仍繼續,上顎很明顯凹一大塊。
李正←說,這類病人很可憐,癌細胞轉移到骨頭,不治療會疼痛、骨壞死截肢甚或致死,但是注射雙磷酸藥物,又會損及齒槽骨,造成顏面缺損。
今年的口腔顎面外科相關醫學會上,至少有三家醫院報告這類病例,有病人因此植牙失敗,有病人更慘,上下顎齒槽骨都壞死,連進食都困難。
行政院衛生署的資料顯示,包括「福善美」、「廣骼」、「益良骨」、「積骨康」、「骨維壯」、「骨得寧」、「雷狄亞」、「愛骨泰」,「卓骨祂」、「骨力強」等知名藥物都屬雙磷酸鹽藥物。
李正←說,雙磷酸鹽藥物能抑制蝕骨細胞的作用,減緩骨質流失;然而,當骨骼有傷口時,例如拔牙、人工植牙前的移植齒槽骨、或假牙壓迫時,一旦蝕骨細胞受到抑制,造骨細胞修補骨骼的工作也受到妨礙。他建議病患在預期的牙科治療與口腔手術前後,預留半年左右停藥時間,並請原先開藥的醫師評估更換用藥,口腔牙科治療後保持口腔衛生。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台大醫院副院長蔡克嵩提醒病患,在拔牙前應主動告知服用雙磷酸鹽藥物,拔牙或植牙後應按時回診追蹤,提早發現齒槽骨病變,進行預防惡化的清創消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