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媒體Politico 12日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台美貿易談判中,美方要求台灣,要比照美國與日韓協議模式投資美國,金額介於南韓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約新台幣10.85兆元至17.05兆元),台灣希望月底前與美國敲定協定。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昨表示,「台灣模式」與美日、美韓之間的投資模式並不相同,無法直接類比。
美國從8月7日起對台灣商品課徵20%對等關稅,雖然這項關稅可能遭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台灣仍持續推動與美國的貿易協定,原因在於台灣更擔心美國商務部正在進行的調查,並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台灣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半導體產業祭出新關稅。
台美政府正就協議中要求台北在美國大筆投資條款進行談判,該條款的設計仿效美方與韓日兩國達成的類似承諾,要求台灣在美國投資數千億美元。
時任經濟部長郭智輝於8月初主持產業會談時,曾說台灣投資美國金額,絕對不是3000億或3500億美元,「可能再加一些,4000億美元」,這個數字被外界認為是美方要求台灣投資的金額。但經濟部當時澄清,郭智輝是舉例,以日韓先前投資美國規模推估,並非指政府已有具體投資承諾。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表示,談判架構以「台灣模式」為基礎,由台灣廠商、產業自主赴美投資,雙方政府會針對產業設置園區;有些外界訊息未經證實,但不影響談判內容進度。
李慧芝指出,我方談判團隊正以「台灣模式」跟美方洽談供應鏈合作,並爭取調降對等關稅且不疊加原稅率,以及232條款多項關稅優惠。目前正進行書面文件討論、凝聚共識,達成共識就會進入總結會商,達成台美貿易協定。
專家:未承諾協防 應拒需索
行政院前副院長施俊吉昨表示,美國在台無駐軍、無協防條約,從不承諾中國犯台將出兵協防,無理由要求台灣比照歐日韓索取鉅額投資。介於新台幣10.85兆元至17.05兆元的鉅資,是好幾代台灣人的積蓄,「我們這一代人有何權力能將前幾代人的積攢送給美國」?
藍白立委憂心,此舉將提高高科技「產業空洞化」可能性,我國護國神山恐成「半屏山」。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驚悚」,若報導屬實,將嚴重衝擊與排擠台灣的投資量能、人才與技術根留台灣。
央行:不須外匯存底出資
外界關注屆時是否將動用我國外匯存底。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昨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指出,目前協議仍未定案,「央行並不清楚」。
據了解,央行內部早在台美談判中,就對外匯存底做為投資籌碼經過沙盤推演,初步認為民間資金充裕,若是美國要求大額對美投資,應該可由留存於海外的民間資金支應,若是以建設科學園區的方式投資,政府則可擔任融資角色。兩種方式都不需要外匯存底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