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振崑
被尊稱為「台灣蘋果之父」的程兆熊教授(一九○七~二○○一),是一位真正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全世界的生命存在實踐哲學家。
程兆熊先生出生於江西貴溪縣,象山小學與南昌第二中學畢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國民黨並就讀廣州中山大學物理系,隔年轉農學系,於一九三一年畢業。一九三三年偕新婚妻子譚傳徽赴法國巴黎大學,分別於一九三五年和一九三七年取得凡爾賽學院園藝工程師學位和巴黎大學文學博士。
程先生一生雖以農學、園藝為學術專業,但自年少起即寫作文章與詩歌不斷,且勤於創辦刊物傳播創新思想,並實際參加政黨活動,關心國家興亡。他攜眷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取得園藝工程師資格與文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即投入抗戰,負責視察八個省分之青年訓練工作,並於抗戰勝利後參加滇越邊境鐵路之接收工程。
一九四九年,他抵達香港擔任初創新亞書院中文系之教學並主掌教務,期間勤於撰寫中國文學與經典思想講義。之後又來台創辦中興大學園藝系,主導台灣高山水果(蘋果、水梨、水蜜桃)之培植實驗,除了從事石門水庫及溪頭大學池之景觀設計,也參與政府「耕者有其田」之土地開發壯舉。晚年應邀創辦中國文化大學園藝系,隨後主掌農學院,退休後,仍於哲學研究所教授儒道佛生命智慧與哲學思想。
回顧程兆熊先生一生做人做事做學問,他之賦詩為文與著書立說,無非是愛護親友、照顧家人、教育學生、貢獻國家社會與傳承中華文化傳統,以一顆樸實真誠的赤子之心,踏遍鄉里土地的心路歷程與實務體驗心得紀錄。從抗戰期間步行幾萬里路視察八個省分的青年訓練工作、來台後篳路藍縷深入中央山脈調查與開墾山林、研發高山水果種植與設計多處景觀工程,甚至晚年仍將清晨爬登紗帽山當成日常,皆是此種赤子之心的流露與堅持。
樂於親近土地,讓程先生在陽明心學與禪宗心法的思想啟迪支持下,成就了一種生命心靈的存在智慧,成為一位知行合一的行動派哲學家。綜觀程先生一生的教育文化貢獻與哲學思想,我嘗試將之概括為:一個以天道仁心為根本(體),以妙悟禪機為思想形式(相),並落實發揮為文化與實業建設(用)的生命存在哲學。
程兆熊先生一生精采的跨專業領域學問,始於一名青年科學救國之壯志,終於全民文化教育與心靈提升的宏大志願,且用他自己的話做了最好的註解。
程先生在參與台灣「耕者有其田」視察團後,曾感嘆土地開發工程具有無窮的意義,是一個千秋萬世的大志業,並透露出對於夏商周三代文化理想的嚮往。他因此發出讚歎與願想:全民精神心靈的開發與土地的開發若能同步進行,那將會是如何的神聖大事業!其中,農田水利的完善、交通運輸的完整,伴隨著衣冠文物之完美,亦即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的同步提升,才是一個真正富足而好禮的理想社會。
身列「當代新儒家」之林的程兆熊教授,堪稱一位遠遠超越時代的跨領域學術與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創新典範。身歷大時代動盪的他活出了精采的一生,卻始終持守一顆貼近大地之母、簡單而純樸的赤子仁心,其真性情造就了「一個人的完成」之生命學問,以及對於社會國家與歷史文化的卓著貢獻。
程先生一生建設台灣鄉土的踏實拚勁、崇尚中華文化的價值理想與開拓現代文明的遠見與氣魄,是中國文化在台灣具體見證與生命實踐的美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