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小學教師荒問題年年加劇,第一線教師被迫超鐘點授課,「行政大逃亡」戲碼持續上演。基層教師倡「行政專業化」,讓部分行政業務回歸專職公務員,日前教育部卻端出增設「行政副組長」的解方,挨批「抓錯藥方」,反而製造更多行政職缺,形同「多拖一個老師下水兼行政」。
教育部近日預告修正「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在學校員額編制增設「副組長」,盼藉此減輕教師行政壓力。立委范雲辦公室估算,以全國三千多所國中小學,平均每校八個行政組別估算,若政策全面推行,將產生高達二點六萬個職缺。
兼太多行政 代理師寧捨加薪
一名國中教師直言,教育部推動增設行政副組長,不僅無助減輕行政負擔,反而開出更多行政職缺,「多拖一個老師下水」。他指出,教師一旦兼任行政職務,依法須減少授課鐘點,學校便得再聘代理教師補課,此舉不僅未能緩解現場壓力,反而加劇教師短缺的惡性循環。
「我熱愛教學,覺得那是很神聖的工作。」東華大學體育系畢業、三十五歲的林晉丞在花蓮擔任國小代理教師八年,期間擔任導師五年、行政組長兩年,還須兼任課後輔導與校務專案執行,長期被繁重的行政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即使今年代理教師年資提敘新制上路,月薪從四萬多元躍升至七萬多元,仍決定辭去教職。
林晉丞說,曾把「考上正式教師」當成人生目標,但近年來,教師的勞動條件不如從前,教育現場氛圍也日益對立緊張,最後壓垮自己的,是永無止境的表單、文書作業、各種調查統計與計畫, 這些工作早已背離自己當老師的初衷。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教師受的是教育訓練而非行政訓練,多找一個有課務在身的老師處理行政工作,只能作為短期、過渡的做法,釜底抽薪之道是增聘專職行政人力。
桃園市教師會理事長陳俊裕說,增加副組長編制,對於行政單位能帶來多少幫助,還是要看校事會議、性平會、校園霸凌會議的案量未來是否能夠逐步減少。
教部:持續減少學校公文往返
教育發展協進會理事長曾燦金表示,北市推動行政專職化已經行之有年,將庶務、文書、出納改由專職人員處理。中央應協助財政較困難的縣市政府推動。
教育部表示,現行法規允許學校依需求由職員專任或兼任行政職務,二級單位組長可由職員兼任,學校可視校務運作與業務需要彈性調整。此外,為減輕教師負擔,近年推動行政減量政策,未來將持續盤點並減少學校公文往返,避免重複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