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外交部昨舉辦「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外交部長林佳龍在論壇開幕式中提出「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呼籲各方合作推動維護、監測系統與快速應變機制,並且建立情報交換、預警通報管道。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由「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福爾摩沙俱樂部」及外交部主辦。林佳龍在致詞時指出,海纜安全不只是技術議題,也是重要的戰略議題,牽涉到經濟安全、民主韌性和國際秩序。海纜卻相當脆弱,容易受到颱風、地震、海底土石流等天災破壞,近期更遭人為蓄意破壞,已形成全球威脅的一環,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嚴重的議題,必須果斷採取行動。
林佳龍說,台灣是重要的通訊網路節點,有非常多國際海纜經過台灣周圍,連結印太、北美和歐洲,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台灣不只有戰略的重要性,也必須確保海纜的連結。
他強調,韌性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台灣不斷投資緊急維修資源、替代線路、設施升級更新等工作,同時深信沒有一個國家可單獨確保海纜的安全,所以我方才會啟動海纜風險管理倡議,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建立一致的標準做法。
據「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內容,各方同意海底通訊與電力傳輸電纜是全球連結與能源交換的關鍵基礎設施,對於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同時認知日益增加的環境風險、意外損害、破壞行為、複合式威脅及地緣政治風險等,正危及海底電纜基礎設施之安全與穩定。
海纜7法關鍵 如何執法
台灣周遭海纜遭破壞案件層出不窮,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明排審「海纜七法」修正草案,包括《電信管理法》、《電業法》、《天然氣事業法》、《自來水法》、《氣象法》、《商港法》及《船舶法》。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昨指出,「海纜7法」強制所有船舶開啟AIS(台灣海域船舶即時資訊系統),船舶異常滯留可要求離開,若不離開就不讓船舶進港,不允許進港代表不允許長期滯留,盼法案獲立法院支持。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羅智強說,海纜7法最大的關鍵是如何執法,會需要這些法律,是因為民進黨沒有能力防止灰色滋擾;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說,跟對岸協商直接禁止,是較實際做法;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民眾黨團支持相關修法。
學者:立法嚇阻 效果有限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修法雖然賦予執法機關更多法律工具,但必須有效執法,才能對不法者產生嚇阻的效果。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強調,修法當然有其必要性,但還有強化纜線韌性、建立備援機制等更多工作,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相關專家分析,此次修法7項,範圍已相當全面,問題是執法單位的執法能量,能否全面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