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不侵犯別人
中華佛教護僧協會榮譽理事長傳孝法師:從雲林發生的洗門風事件來看,是因為當事者違背了社會道德、以及做出傷害他人名譽或清白的事而衍生出的一種道歉懺悔方式。不過,從另個角度來說,這也是違反了佛教「五戒」中的不邪淫、不妄語等戒律。所謂的「不邪淫」就是不侵犯他人的名節、「不妄語」則是不說大話、不隨便污衊他人。「五戒」看起來似乎是只有佛教徒才須遵守的規律,其實一般大眾也適用。因為無論是哪條戒律,基本的精神都是「尊重他人」,一旦人人都能懂得相互尊重、不任意侵犯別人,自然就不會有「洗門風」這樣的事件出現。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中華佛教居士會榮譽理事長黃書瑋:「洗門風」屬於民間習俗,但隨著社會與時代進步,也讓這樣的習俗引起大眾的討論與關注,而在施行「洗門風」的過程中也應兼顧雙方當事者的人權與感受,才能讓類似的民間習俗不偏離正軌。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只要能懂得真心悔改,就是心中善念種子滋生的開始。只要一個人能夠真心懺悔,社會大眾就應給予寬恕與包容,讓他可以重新改過,而不會因為糾紛與誤解而就此讓雙方結下解不開的心結,如此一來不但可能造成不好的因緣果報、也會破壞鄉里間的祥和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