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偏遠地區學校老師難覓,由代理教師擔任導師的比率偏高,新竹縣與彰化縣均逾3成,苗栗縣甚至達5成。審計機關認為,代理師穩定性不足,恐影響學生受教權益。竹縣教育局強調,請學校落實導師輪替、舉辦增能研習等。彰縣府近年大幅招考教師,已逐漸改善。
新竹縣審計室指出,新竹縣高中以下學校3成屬偏遠地區學校,偏遠國小代理教師無教師證比率逐年提高,代理師擔任導師比率居高不下,偏遠國小、國中達約3成;代理老師多屬1年1聘,學生面臨導師頻繁更換困境,建議教育局檢討,並減輕代理教師行政負擔。
新竹縣教育局回應,將要求代理教師擔任導師職務的學校,落實導師輪替機制,逐年透過教師甄選、縣內外介聘及鼓勵偏區學校申請培育公費生等方式,增加學校正式教師數,減少代理教師兼任導師現況。
新竹縣114學年度將推動精進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計畫,舉辦無證代理、代課教師專業增能研習;教育部正規畫於偏遠地區開設學士後教育學分班,鼓勵老師進修,取得教師資格。
苗栗縣偏遠國中代理老師擔任導師比率為2成5,國小則翻倍多達5成5,已成普遍現象。苗栗縣教育處說,主要是偏遠地區學校代理教師人數比例,原本就偏高,甚至也會受到學校內教師請育嬰、侍親或進修留職停薪影響而由代理教師擔任導師。
彰化縣教師團體指出,很多偏鄉學校不是不願招考正式教師,而是偏鄉生活機能不如都市,正式教師到任沒幾年就申調到都會區,偏鄉學校不得不任用住在家鄉和鄰鄉的代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