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最後一天,不僅多處展館大排長龍,許多日本民眾在會場內搶購吉祥物「脈脈」商品。圖/中央社
大阪世博昨日閉幕,在為期184天展期中,吸引了約2508萬人次造訪大阪市人工島「夢洲」會場。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世界博覽會(大阪世博)13日閉幕。營運單位「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表示,為期184天展期中,吸引約2508萬人次造訪大阪市人工島「夢洲」會場,估計可實現230億至280億日圓(約新台幣47億元至56億元)盈餘。
昨日上午,東大門入口在開門前就擠滿等待入場的人潮,象徵會場核心的「環狀大屋頂」上,海外館的工作人員手牽手,依依不捨向觀眾道別。下午舉行閉幕式,世博名譽總裁秋篠宮文仁親王夫婦、日本首相石破茂出席,發表閉幕宣言。大阪世博於昨天晚間10時正式畫上句點。
根據截至12日的統計,大阪世博累計入場人數達2529萬人,超越了2005年愛知世博的2205萬人,但沒有達到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預估的2820萬人。入場券總銷量為2207萬張,營運收支預計為230億至280億日圓盈餘。
台灣TECH WORLD館 大排長龍
世博最後一天,包括美國館、法國館、義大利館、台灣的玉山科技公司推出的TECH WORLD館等,多處展館大排長龍,許多民眾想把握最後的觀賞機會。
有大阪民眾昨日特別前往TECH WORLD館參觀,表示「真的很棒」。一名來自北九州的女生頭戴TECH WORLD館贈送的帽子,她表示,上次來世博前往TW館參觀時拿到這頂帽子,昨天特別戴來世博最後巡禮,並搶購吉祥物「脈脈」商品。
不少場館會場以自己國家語言標示表達感謝的牌子。有些民眾在玻璃或展館上寫下留言,包括「大阪世博最棒」、「感謝半年來帶給大家美好回憶」、「下次大阪何時能夠再辦世博」、「感謝脈脈」等留言,透露依依不捨的心意。
場館再利用 延續世博精神
大阪世博閉幕後,多數展館將迎來新去處。主辦單位日本博覽會協會事務總長石毛博行透露,全場共84間展館中,約有2成將移至其他地點重新展出或再利用。其中,最受歡迎、被譽為「一位難求」的荷蘭館,將由保聖那(Pasona)集團接手,與展示以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成心臟模型的保聖那館,一同搬到會場對面的兵庫縣淡路島。
此外,烏茲別克館預計拆解後運回母國重建,「生命遊樂場」水母館將移往廣島縣福山市,改為公共設施使用。
同時,耗資約2億日圓(約新台幣4100萬元)打造的公廁也不會浪費,將搬遷至大阪府河內長野市植物園再利用。
至於象徵性極高的木造大屋頂,拆除後的木材將送往石川縣地震災區,作為公營住宅的建材,讓世博的精神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下去。
世博每5年舉辦一次,下屆將移師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Riyadh)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