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3000年 古埃及法老陵墓重開

 |2025.10.08
62觀看次
字級
安門荷特普三世的陵墓是南埃及帝王谷與王后谷(Valley of the Kings and Queens)最大的陵墓之一,在歷經20多年整修後,現已正式開放;他在位期間,國家享有繁榮、安定與輝煌的藝術成就。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古埃及法老安門荷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的陵墓歷經多年修復後,4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南埃及帝王谷與王后谷(Valley of the Kings and Queens)最大的陵墓之一。

根據法新社報導,安門荷特普三世之墓位於尼羅河西岸的山坡內,與埃及古都「勒克索」(Luxor)隔河相望,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埃及觀光與文物部(Ministry of Tourism and Antiquities)部長法西(Sherif Fathy)4日向媒體記者公開修復成果。

這座古墓的最早紀錄出現在1799年拿破崙(Napoleon)短暫征服埃及期間,但之後長期遭到挖掘、盜取和嚴重破壞,歷經數十年毀損後,陵墓結構面臨坍塌危險。

在位40年 國家藝術成就輝煌

在日本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支持下,安門荷特普三世之墓獲得修復。據日本UNESCO代表團的說法,其內部壁畫精美程度,在所有埃及的第18王朝王室陵墓現存壁畫中是數一數二。

安門荷特普三世是在青少年時期登基,西元前1349年逝世,享年50歲。他在位的約40年期間,國家享有繁榮、安定與輝煌的藝術成就。

安門荷特普三世安葬在舉世聞名的底比斯墓地群(Theban Necropolis),西元前16世紀至西元前11世紀逝世的古埃及國王、王后、祭司和書吏都葬在這裡。

根據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說法,安門荷特普三世之墓經過1799年和1915年分別遭到法國和英國挖掘後,內部物品大多已被搬到巴黎的羅浮宮(Louvre)、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及英國的海克利爾城堡(Highclere Castle)。

而安門荷特普三世的木乃伊和石棺,目前收藏在埃及首都開羅的埃及文明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Egyptian Civilisations),這位法老與王后並肩而坐的巨型雕像則先後存放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Egyptian Museum)及新建的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