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銀行放水救企業。據統計,央行在9月下半月,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實質釋放逾2000億元資金進入市場。據了解,央行內部評估,關稅衝擊下,傳統產業與中部精密工業陷入危機,所以營造更為寬鬆的資金情勢,降低產業衝擊。
台股持續創高,科技業表現亮眼,央行總裁楊金龍9月18日在央行理監事會指出,國內景氣在全球貿易緊張下壓力升高,特別是傳產業受傷嚴重,8月出口年增率為-6%。而1到8月傳產出口僅成長0.4%,遠不及資通訊業的45%。
金融圈人士說,公開市場操作為央行經常使用的調整貨幣政策工具,當市場利率過高或資金緊俏,央行買入合格的債券或票券,釋出資金以引導市場利率回跌,也可達到增加貨幣供給量。反之當市場資金過於浮濫時,央行發行可轉讓定期存單,收縮市場資金以引導市場利率回升。
據央行公布的定存單數據,自理監事會後至上月底,央行明顯調整操作,到期定存單約2兆9300億元,但僅回收2兆7244億元,相當於短短半個月,向市場釋出約2000億元。
大型銀行主管坦言,不少中部傳產廠商面臨貸款到期,也持續與銀行溝通,「但業績和訂單就擺在那」,確實會擔心後續風險不願展延,但主管機關又要求不能收傘,銀行確實很兩難。也有中部金融機構透露,部分客戶是因原先在大型銀行的貸款無法展延而來求助,希望能獲得貸款挹注。
央行在此時放水,被視為幫企業「打通任督二脈」,銀行有資金活水,至少可提升放貸意願,避免傳產業者受到景氣下行和資金斷糧衝擊,也為金融機構「雨天不收傘」提供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