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kimi
文/胡鵬年
在諾貝爾獎的璀璨星河中,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不僅憑藉卓越的科學貢獻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更在二戰那段動盪歲月裡,演繹了一段巧藏諾貝爾獎章的傳奇故事,展現出非凡智慧、無畏勇氣與深沉的家國情懷。
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歐洲大陸,丹麥也未能倖免。納粹德國的鐵蹄踏入丹麥,整個國家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波爾作為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他的名字與成就早已引起納粹妄圖將他控制起來,迫使他為納粹的戰爭機器服務,其諾貝爾獎章自然也成為了納粹覬覦的目標。一旦獎章落入納粹的手中,不僅是對波爾榮譽的褻瀆,更可能被納粹利用來作為宣傳工具,鼓舞士氣、蠱惑人心。
思惟藏獎 化險為夷
面對納粹的威脅,波爾沒有坐以待斃。他深知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保護自己的諾貝爾獎章。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波爾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將獎章溶解。這看似瘋狂的舉動,實則是波爾在危急時刻展現出的超凡智慧。他找來強酸,將那枚象徵著無上榮譽的諾貝爾獎章小心翼翼地放入其中。隨著強酸的作用,獎章逐漸溶解,變成一團金黃色的液體(氯金酸)。這團液體看似普通,卻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它不再是以獎章的形式引人注目,而是巧妙地隱藏在了平凡之中。
波爾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又進一步思考如何妥善保存這團珍貴的液體。他找來一個不起眼的玻璃瓶,將液體小心地倒入其中,然後將玻璃瓶混入實驗室裡眾多普通的化學試劑瓶中。這樣一來,即使納粹士兵對實驗室進行搜查,也很難發現這瓶特殊的「試劑」。嗣後他將一塊銅投入該溶劑中,回復金子模樣。波爾的這一系列操作環環相扣,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策畫,充分展現了他冷靜沉著、機智過人的品質。
堅守信念 家國情懷
波爾藏匿諾貝爾獎章的行為,不僅是為保護個人的榮譽,更是出於對科學尊嚴的捍衛與對祖國的熱愛。在納粹的暴政下,波爾目睹無數科學家被迫為邪惡勢力服務,科學研究的純潔性受到了嚴重玷汙。他深知,自己的諾貝爾獎章如果落入納粹手中,將會成為他們炫耀武力、美化侵略的工具,這是他絕對無法容忍的。因此,他寧願將獎章溶解,也不願讓它成為納粹的幫凶。
波爾巧藏諾貝爾獎章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與後人。它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與危險時,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及堅定的信念,運用智慧去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