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今天是九三軍人節,文化總會與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合作,推出國軍版《匠人魂》全新集數「犬力出擊」,揭露社群網路擁有超高人氣的「K9」軍犬分隊,從培訓過程、勤務內容、到退役的相關機制,帶領全體國民一窺這群「護國神犬」們的真實日常樣貌。
文總說明,身穿專用背心、腳踏犬鞋的「K9」(取自英文單字「canine」的同音異詞),是各國對軍警犬的統稱。
軍犬訓練師王博民上士說明,憲兵軍犬的培訓大多從財政部關務署緝毒犬培訓中心開始,「這些英氣十足的偵爆犬,都曾是一隻隻軟萌可愛的小狗。」
這些幼犬自出生即接受循序漸進的訓練,而當牠們2個月至1歲便會進入寄養家庭,在1歲後便會被分派至不同單位,成為「護國神犬」。
完成社會化訓練後,將依犬隻的特質分配,進入緝毒或偵爆專業訓練,包含檢疫犬、搜救犬,以及憲兵指揮部的偵爆犬與緝毒犬等。
王博民表示,軍犬訓練中有句名言「Trust Your Dog」,意即透過完全的信任來建立夥伴關係。軍犬與領犬員是最重要的工作夥伴,在台灣軍犬分隊的訓練理念中不是服從,而是透過遊戲、互動與肯定來建立信賴與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