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小學今開學,苗栗縣西湖鄉僑文國小學生因僅剩十五人,新學年遭裁撤走入歷史,學生併入西湖國小就讀,縣府為此祭出每月最多一萬元交通接送費,全台最高。明年預計要再裁併二小校。校方觀察,小校學生到了大校「玩伴變多」,適應不良問題不大。
桃竹苗四縣市近年僅桃園市、苗栗縣有國小被裁併,桃園市因航空城計畫徵收土地,大園區有四所國小去年七月底廢校;苗栗縣接連二年裁撤西湖國小瑞湖分校、僑文國小,裁併迷你小校力道大。新竹縣偏鄉學校多,以轉型與區合作計畫協助,五十人以下學校從十五校減低到十一校,暫無整併計畫。
苗栗縣西湖國小校長彭慧婷說,去年瑞湖分校學生併入後滿一年,學生早已適應新環境。今年新學年併入的僑文國小學生,其實早在今年二月間,就開始規畫半學期的教學課程及環境融入計畫,每周安排二天讓學生到西湖國小上課,同時將課綱版本統一,併校後也沒有課程銜接的問題。
「同儕玩伴變多,有不少好處。」彭慧婷也說,併入的僑文國小學生含小一新生共十五人,她上學期觀察僑文學生到校上課情形,因為學生數變多了,小男生在打球時,直覺玩伴變多,也更加體會到「團隊」競賽的樂趣;整體來說,這些學生並沒有害怕、被孤立的狀況,並無適應不良。
苗栗縣長鍾東錦最近與縣內學生座談提及偏鄉教育,鍾強調維持一所學生數不足二十人的國小經費與三十人學校都約為二千萬元,反而是浪費教育資源,他支持併校;經費可補貼家長載送的交通費用,每月至少五千元起跳,超過二公里、四公里各補貼八千與一萬元,也能用來強化併校的教育資源設備。
少子化衝擊,桃竹苗四縣市國小一年級新生數都比去年少,但城鄉落差明顯。桃園人口持續移入,新生有「緩跌」趨勢。
與新竹縣市接壤的苗栗縣竹南、頭份二地受惠竹科外溢效應,市區「明星國中」大爆滿,但竹南大型國小仍一口氣減少五班,已出現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