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工商協進會昨天指出,核三重啟公投獲得高支持度,建議政府務實調整能源政策,順應公投所展現的民意,重新審視能源結構,將核能納入全面考量,確保供電穩定。
工商協進會指出,協進會長期關注我國能源政策,致力於維護台灣經濟的穩定與成長。穩定的電力供應是產業生存與發展的命脈,也是吸引國際投資的關鍵。這次公投所展現的民意,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這促使各界必須共同思考如何讓台灣的電力系統更具韌性。
工商協進會表示,核三重啟公投獲得高支持度,這顯示社會大眾普遍關切穩定供電與經濟發展,認為當前的能源政策和電力結構有調整的空間,才能更切實地保障產業發展與民生用電的穩定。
台電累虧縮小 電價有望凍漲
除核能議題,近期電價是否調整同樣牽動產業與民生,成為能源政策短期內的關注焦點。內閣即將進行局部改組之際,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9月進入作業階段,預計9月底舉行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10月電價。隨著國際燃料價格走跌,台電今年上半年累虧縮小至15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447億元虧損,今年全年更有機會打平;此外,考量關稅不確定性衝擊產業,10月電價有望凍漲。
不過,即使台電今年財務有望打平,但仍背負巨額累計虧損。截至去底累虧4229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虧損155億元,累虧金額4384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資產負債比仍達93.4%,舉債空間有限。
由於行政院《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千億元撥補台電預算遭在野陣營刪除,政院編列114年撥補台電千億元追加預算預期將會落空。行政院日前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匡列經費調高至5900億元,其中200億元給台電強化工業園區的電網韌性;此外,在丹娜絲風災重建特別預算編列102億元,限定台電用在災區電網復建。
若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今年內台電最多可爭取到約300億元特別預算,用來強化電網相關投資。台電表示,這300億元挹注,至少可讓台電減少舉債,財務壓力可獲喘息。
核電爭議分歧 共識尚未成形
能源政策不僅止於電價審議,核三重啟公投結果更引發朝野不同解讀,再度突顯社會在核能議題上的分歧。
核三重啟公投約434萬票投同意,未達法定門檻被否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說,民進黨大官、立委、縣長居然說投票率3成,表示有7成人民不贊成核3延役重啟,這種邏輯真是令人驚嚇。
核三重啟公投未達25%通過門檻,不過在南部綠營執政縣市,支持度卻相對突出。台南、高雄的同意票幾乎比不同意票多出1倍,嘉義縣更超過1倍。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分析,這顯示南部鐵票區不再「南票北補」,對藍營而言是正面訊號。
新北國民黨議員陳偉杰說,此一結果反映出社會對穩定能源迫切感還沒有完全形成,核安、核廢疑慮依舊在,核電共識仍需努力,藍綠白都應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