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外醫學研究顯示,飲食不均衡易造成疲勞、注意力不集中、便秘、過胖、過瘦。長期則伴隨一些慢性疾病,甚至癌症。耕莘醫院營養師劉麗華提醒大家,培養正確均衡的飲食觀念與習慣能得身體健康。
綜觀台灣近幾十年來十大死因的演變,名列前茅的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均與飲食習慣有關。因此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首要在飲食上建立少油脂、高纖維的正確觀念。
劉麗華說,蔬菜、水果、榖類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一些非常重要之植物性化學成分,具有促進健康與抗氧化功效,不僅可提供維護健康所需的營養素,更可以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這些成分對細胞從正常狀態轉變成癌細胞具有明顯抑制能力。
植物性化學成分如茄紅素、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多酚類、植物皂素、菇類、松稀油等,是防止老化、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因子
;另外,屬植物性荷爾蒙的異黃酮如大豆、玉米等,可和人體荷爾蒙競爭受體,具有調節荷爾蒙,預防乳癌的功用。
劉麗華表示,為了讓民眾方便分辨,將蔬果分為紅色、橙黃色、綠色、藍紫色、黑色、白色系列,建議每天攝取不同群組的各種蔬果。包括每天兩碗半(三份)的蔬菜及兩份水果(每份約棒球大小)。根據專家研究,透過飲食調整、運動及減輕體重的方式六成至七成的癌症可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