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復古風起,老照片修補正流行,最近有不少人拿出上一代的老照片,要求相館掃描後修補,改成數位典藏,愈泛黃的、愈珍貴,有的還會把照片中「坐板凳的阿公」,改成「坐沙發的阿公」,猶如時光流轉,讓阿公看起來更現代一點。
自從相機走向數位化,傳統相館朝多角化經營,提供的服務愈來愈多樣,最近連老照片修補及數位化,也成了相館的熱門業務,相館業者沈培鈞就說,多數民眾送往修補的老照片,都是以自己親人的照片居多,有的是日據時代的、還有清裝時代的,從服裝看來就知道歷史久遠,有的照片破損嚴重,客人還會特別拜託「救救照片」。
日前一位六十歲的婦人帶著父親年輕時的照片前往修補,婦人說,照片裡還有自己五歲的模樣,「這可是寶貝,一定要留下來讓孫子們看一看」;還有一名消費者帶著阿公那一代的全家福照片前往,除了修補之外,還要求把阿公特寫剪下來,另外放大,從照片中找回阿公的容顏。
還有人把照片中攝影棚的背景換成了現代公園,黑白照片也改成彩色的,影中人還可以從坐板凳改成坐沙發。業者坦承,現在的電腦軟體很方便,照片確實可以變來變去,不過一般而言,泛黃的感覺還是被認為是最珍貴的。
另外,公家單位也是蒐藏老照片的大客戶,屏東縣文化處最近就推出「歲月的容顏」專輯,對外徵選了一百多張老照片,全部掃描後編輯成冊,民眾可以從老照片中一窺日據時代的屏東面貌,不過業者說,這類史料照片可就修改不得,只能原貌呈現,傳達照片中的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