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敦怜
那是一個下著雨的星期一早晨。
我一手撐傘、一手拎包,懷裡還抱著一袋厚重的紙本資料,艱難地擠上人滿為患的公車。從家裡到目的地要搭半個多小時,那天我在車上小憩了一會兒。
醒來時,正好抵達站牌。心跳一驟,我慌忙跳下車,快步奔向熟悉的建築物。等我站定、卸下滿身重量,腦中忽然劈下一道閃電——
「咦?那一袋呢?」
腦袋瞬間翻江倒海。那是這陣子最重要的資料,一旦遺失,不知如何收拾。這場突如其來的驚嚇,像是有人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巨石,層層波紋擴散開來,讓人措手不及。
我立刻開始打電話。那時還沒有手機,只能先撥查號台、再轉總機、再接營運部……好不容易聯繫上了司機,全程繞了一個上午,我的情緒就像上緊發條,不停盤旋在「如果真的找不回來」的焦慮裡。
最後,那袋東西被找回來了,放在一個偏遠的總站。我搭車前往,終於順利領回那袋命懸一線的資料,直到傍晚才回到家。那晚,我累癱在床,一夜無夢。
現在回想起來,那天根本像演了一齣舞台劇:角色是我,道具是一袋紙本資料,場景從擁擠的車廂、焦灼的辦公桌,再一路奔向那座陌生的終點站。而這種從平穩過渡到急轉直下的張力情節,在我的生活裡,其實常常上演。
有一次,我看到前方的同事褲子穿反了,猶豫著要不要提醒;有一次,我被臨時叫上講台,偏偏那天穿的是兩隻顏色不一樣的襪子;還有一次,在編織教室裡,我看見朋友慢慢拆著已織好的圍巾,以為她眼花、手慢,便主動幫忙:「我來!」三兩下就把五公分的織物全拆了,還細心捲成毛線球。她愣住,半晌才說:「我……其實只想拆一針,加一顆珠子……」
那時的我,臉紅得像一尾剛蒸熟的蝦子。
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在當下,卻能讓心跳驟升、情緒高低起伏,一點也不輸真正的戲劇場面。
原來,生活裡最緊張的場景,往往不需要高潮迭起的情節設計,也不需要精巧的舞台燈光——只需要一點小意外、一點尷尬、一點熱心過了頭的衝動。
有些劇本,就藏在最日常的細節裡。不誇張、不煽情,卻真實得讓人難以忘懷。那些無聲驚險的瞬間,其實正是生活寫下的「張力時刻」。不經意地撩動心弦,在波瀾不驚的日子裡,激起最微妙的餘波。
「最動人的戲,不在戲台上,而在人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