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氣候變遷與空氣汙染加劇,過敏性疾病如鼻炎、氣喘等在台灣逐年攀升。根據衛福部2019年統計,每年過敏相關醫療花費逾80億元,每月約2萬人就醫。中醫「冬病夏治」理念,利用三伏天陽氣旺盛時,透過「三伏貼」中藥貼敷穴位,調理體質、增強免疫力,預防秋冬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日舉辦「夏日熱貼.驅寒養生!三伏貼全民開貼」記者會,邀集多位中醫師分享三伏貼的科學依據與應用,助民眾了解這項安全療法。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表示,三伏貼結合中醫經絡與藥理,透過穴位刺激調節發炎因子,研究顯示可改善氣喘患者呼吸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提升13%,氣喘惡化風險下降60%。過敏性鼻炎復發率降低40%~50%,生活品質顯著提升,特別適合虛寒體質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昆明中醫區副院長邱榮鵬指出,三伏貼在兒童過敏防治效果顯著。2006年台灣研究顯示,治療後一年59.1%患者症狀改善,小於19歲者療效最佳。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絜閔說明,三伏貼利用夏季「熱在三伏」,將白芥子、細辛等辛溫藥材製成藥餅,貼於大椎、肺俞等穴位,藥效滲透經絡,儲存陽氣,冬季釋放以驅寒祛邪。臨床約80%患者症狀改善,尤其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有效。
今年三伏天為7月20日(初伏)、7月30日(中伏)、8月9日(末伏),建議每7~10天敷貼一次,連續3年效果最佳,單次敷貼也能評估療效。研究顯示,三伏貼調節免疫功能,降低嗜酸性白血球及IgE,改善睡眠與身心狀態,減少就醫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