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進財
家中的神明,是我年幼時,父親從大廟請回家供奉的,至今已六十年之久。當年住在漁村的我們,生活窮苦,一家四口住在茅草竹片和石灰膏砌成的泥土矮房,沒錢買神桌,僅能放置在簡陋的桌上,遇颱風下雨,屋內漏水還要拿臉盆、桶子接雨水。父母親常說:「有拜有保佑,香火延續、代代相傳。」
小學畢業後,我離鄉背井到台南工作,立志長大後要搬離漁村,遠離貧窮,兄長也去外縣市工作了。直到我當兵退伍後要結婚,老舊的祖厝才改造木頭、磚塊的平房。
結婚生子後,為了多賺錢,我身兼兩職,早出晚歸,省吃儉用,存了一點錢。又遇到生命中的貴人相助,經過幾年後,我貸款在台南買了房子。新屋落成後,我接父母親和家中神明、祖先牌位搬到新屋,也買了神桌,在三樓神明廳讓家內神和祖先有個舒適的家。
父母過世後,敬神拜祖先的事,由我和內人接手。心誠則靈,一路走來我和內人都有感應到我家的神明很靈驗,幫助我們度過很多難關。如二十年前內人車禍,路人協助叫救護車送醫院,頭部縫了七針,住院三天就出院回家療傷,很快就康復;孫子在六個月大時,從沙發翻滾落地,也沒驚哭亦毫髮未傷,種種家中瑣事不勝枚舉,家內神一直在保佑我們一家人,現在我和內人偶而要外出旅遊,兒子也會早晚奉香敬茶。
時代真的不同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婚不生,少子化嚴重,我們這一輩的人擔心「香火」失傳,要成「公」不易。慶幸的是,我在耳順之年已經升格當阿公了,享受含飴弄孫之樂,且三代同堂居住在一起。五歲的孫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有時也會說:「阿公,我們到三樓神明廳拜拜!」 望著他一臉童真可愛的模樣,念念有詞的敬拜神明和祖先,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