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咀嚼,不僅是進食的機械過程,更是一種感官體驗,涉及牙齒、顳顎關節、舌頭及咀嚼肌的協調,促進唾液分泌,幫助消化與口腔清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許玲欣指出,適度咀嚼,對幼童身心健康益處多多。
許玲欣表示,適度咀嚼有助預防肥胖,因緩慢提升血糖並刺激飽食中樞,減少過量進食;同時培養味覺,提升對食材風味的感知,增加食欲與心理滿足感。咀嚼還能鍛鍊口腔肌肉,改善發音清晰度;促進腦部血流,增強記憶力與認知功能。
此外,唾液中的抗菌成分,如乳鐵蛋白與溶解酶,可預防蛀牙與口臭,乳過氧化酶則抑制致癌物質,降低癌症風險。咀嚼也促進胃液分泌,減輕腸胃負擔,助消化吸收,並增強全身血流。
反之,咀嚼不足,可能導致牙齒排列與咬合異常、口腔自潔能力下降,增加蛀牙與牙周病風險,甚至引發顳顎關節不適。許玲欣說,現代食物質地柔軟,幼童咀嚼頻率降低,影響健康發展,因此從小培養良好咀嚼習慣,至關重要。
日本學者研究顯示,學校午餐時間有限,但低年級學生若每口咀嚼二十次以上,可在適度咀嚼中,降低心理障礙。許玲欣建議,家長在家庭用餐時,應教導孩子咀嚼的益處,鼓勵攝取蔬果並用臼齒磨碎食物,幫助幼童建立「細嚼慢嚥」的健康飲食習慣,提升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