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早的台灣,住在山中村落的居民,他們賴以生存的田地,大都在山上,所以到田裡工作,就得進入山區。
在山區工作是很辛苦的,唯一的娛樂就是唱唱山歌。尤其當一位客家青年偷偷愛上一位美嬌娘時,會藉由唱山歌來傳情意。若美人兒也有情有意,回唱過來的山歌,自然情意綿綿;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話,回唱過來的山歌,明白人一聽就懂了。這種打情罵俏的歌聲,經常引來滿山的笑語,讓辛苦的田間工作,變得輕鬆愉快。
最浪漫的山歌對唱,就是這種阿哥唱給阿妹聽的歌,阿妹聽到了充滿情意的歌兒,也嬌羞地回應,隔著路,或隔著山,隔著河,提高嗓子唱回去。這樣唱來唱去的結果,彼此留下了好印象,說不定真的迸出愛的火花,讓阿哥將阿妹娶回家,結成連理。
台灣的山區,經常濃霧瀰漫,幾公尺外的距離就一片白茫茫,什麼也看不到。走在路上,或在田裡工作時,要與人對話,就得大聲喊叫,於是慢慢就由對喊演變為對唱,形成了客家文化中的精華酖酖山歌。
山歌從路上唱到田間、茶園,甚至河面上,於是挑擔行走山路、茶園採茶、撐船過河、入山砍樹、左鄰右舍一起插秧割稻、採收甘蔗、橘子時,或同心協力一起蓋房子時,都可以一邊唱著山歌一邊工作,其樂無窮。
山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即興創作,演變到後來,有了一定的調子,但是歌詞仍然是想到什麼唱什麼。
山歌最了不起的,是歌詞雖然隨心所欲地唱出,但是卻要押韻,而且總共是七言四句,也就是必須在短短二十八個字中,將意思表達完整,實在不容易啊!但是看客家人一開口就能唱來唱去,好像一點都不難,真令人佩服哩!
山歌唱起來要婉轉好聽,經常會在歌詞裡加進一些虛字,如「嘿」、「唷」、「噯」、「囉」、「哪」等等字眼,然後將尾音拖得長長的,真是動聽極了。
山歌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是從中國跟著先民渡海來台灣的,但是台灣的山歌演變至今,其美妙動聽早已自成一格了!
至今茶山在採茶時節,依然山歌嘹亮,希望這個民俗永遠都不失傳。劉興欽特地為這幅山歌圖寫了一首打油詩:
阿哥偷閒唱山歌,
希望阿妹前來和。
唱了十首沒回音,
原來阿妹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