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學申請入學二階甄選近日陸續進行中,但有頂大教師指出,高中端訴求高三下仍須完整學習,希望大學參採高三下的成績表現,然而近年有高中成績給「太甜」,動輒80、90分,或只顯示學生修讀科目與分數,卻缺少排名百分比,不僅恐讓高三下成績參考性不足,也看不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大學端建議,可參考美國學校運作模式,於高三下發給錄取生入學證明,但延至暑期追繳第6學期成績單。
實際上,過去學測成績出爐後,有些參加「個人申請」的學生,覺得已通過一階門檻,因此將心力投注在備審資料及面試的準備中,忽略了高三課業,因此從111學年開始,備審資料中的「修課紀錄」和「課程學習成果」,都包含高三下學期的學業表現。換句話說,若高三下成績不理想,恐影響二階甄選總成績。
不過有頂大教師抱怨,二階甄選時間之所以被壓縮到極致,就是卡在學生要附高三下成績,但根據近年來的備審資料,高三下老師給的成績都不會太差,參考性欠佳。
高中也無奈 難約束學生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直言,高三下老師成績確實會給得比較「甜」,但高中也很無奈。高三下對教師來說尤為痛苦,專攻申請入學的學生要準備備審資料、模擬面試,繁星已上榜的學生,可能覺得高三下上的課程未來也用不上,學校很難約束學生。
魏佳卉表示,5月初,學校就要上傳成績,讓大學執行申請入學二階時有參據,綜觀以上流程和實際狀況還要講求完整學習,「是否有些緣木求魚?」若要落實完整學習,應是大學考招時程比照技專,但如此申請二階將延至6月、分發入學再延宕,師生恐沒有人願意。
師大附中教師洪逸文也說,以附中為例,高三今年4月底考完期末考,成績5月8日、9日就已上傳至甄選會,高三下成績壓得非常緊。
中原大學副招生長紀登元則表示,每所高中產出的成績單多少有些不同,但多數學校仍會呈現學生修讀科目名稱、學分數、該科成績、排名百分比、學業成績總平均。
紀登元表示,假設A生高三下數甲學期成績不及格,但其可能已排在班上前50%,B生雖學期成績60分,但可能排在70%。二階評書審時看不到學生學測成績,只能就在學表現評分,若高中能給予更多資訊,如第5、第6學期成績以及排名百分比會更妥適。
籲借鑑美國 暑假收成績
清大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表示,學校過去曾建議升學流程照舊,但看是否比照美國的大學,大學可提早發給錄取生入學證明,但還是要求追繳最後一個學期的成績單。
挪到暑假再收取最後一學期成績,是要求學生盡義務、修讀好最後一個學期,也能以此要求學生,若高三下學科成績沒有達到大學要求的標準,必須參加相關補救課程。
王潔解釋,以美國為例,學校甚至可因學生最後一學期成績表現不佳,有權限取消已發給學生的入學資格,主要是為了把關學生能力,確認其有能力負擔大學的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