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2030年拚再生能源增3倍

林奕榮 |2025.04.22
188觀看次
字級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每年4月22日舉行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活動,主要在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這項活動今年邁入第55屆,迄今已擴及全球192個國家,吸引逾10億人參與。

2025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希望加速能源轉型,讓太陽能、風力、地熱能、水能、潮汐能、沼氣等再生能源的總發電量,在2030年提升為目前的3倍。

世界地球日起源自1969年1月,美國加州外海的原油外洩事件,引發全球關注環境問題。每年的世界地球日都會擬定核心議題,地球日組織宣布,今年的主題是「地球力」,呼籲凝聚公眾力量,推動政府與企業加速再生能源轉型,創造永續未來。

地球日組織(EARTHDAY.ORG)指出,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的行動,至關緊要,因化石燃料產業長期主導全球能源市場,已導致汙染與健康風險持續惡化。

地球日創始人暨Earth Day Network榮譽主席丹尼斯海耶斯(Denis Hayes)強調,推廣潔淨能源不僅能有效替代汙染嚴重的化石燃料,同時也能顯著減緩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影響,改善全球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並降低哮喘、中風等疾病的發生率。

2025年預計將有更多「無塑挑戰」和回收活動,呼應近年減少塑料汙染的趨勢。志願者將在海岸、公園和城市清理垃圾,並推廣循環經濟。數位與實體倡議隨著科技進展,地球日結合線上與線下活動。今年將有全球直播的氣候論壇,邀專家與青年領袖討論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

環團籲賴總統:檢討綠能政策

此外,從2004年舉辦至今已22年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依循慣例,賴清德總統每年都會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夕或當天出席環境會議,或於總統府內接見環保團體聽取建言。據本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議題彙整,今年與會團體共提出60項建言,包含:綠能政策檢討、公害汙染檢討、強化生態保護等。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提案指出,為配合天然氣作為橋接能源政策,現行三接、四接、五接、七接案已對各地環境與民眾造成衝擊與焦慮,應即刻啟動政策環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