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政策,雖目前暫緩對台實施,但產業界與病團仍憂心影響藥品。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目前健保收載的藥品有176項為美國進口,其中72項被列為必要藥品清單,因仍在專利期內,恐怕短時間難有替代品項,其中24款屬於抗腫瘤與免疫藥物。
癌友憂心,未來可能買不到美國製造的癌藥,衛福部長邱泰源說,請各界先不要擔心,整體癌藥價格變動,從他當醫師幾10年來,就一直在變動,該用的還是可以用。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截至今年3月,有效藥品許可證計1萬1454張,前3大類為人體血液製劑、抗腫瘤藥品、神經系統用藥。
立委王育敏說,行政院以880億元特別預算因應,包含農業部和勞動部都各有100億元,但衛福部竟掛零,萬一藥廠受衝擊,成本提高造成的衝擊如何因應?邱泰源表示,第一波公告的影響對象不包含藥品,現階段沒缺藥,目前可應付衝擊。
石崇良說,美國製造的176項藥品1年支出約200億元,必要藥品清單中的72項,健保申報約84億元,萬一成本上漲,藥商可依照藥價支付標準,針對罕藥和特殊無可替代藥品調升藥價;費用部分,健保總額其他部門有一塊「調節非預期風險及其他非預期政策改變所需經費」20億元、安全準備金目前則有1600億元可緊急支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