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腦傷施虐者多為父母 專家教冷靜妙招

 |2025.04.12
14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近五年國內重大兒虐致死或重傷案件達一百三十四件,其中六十三件為腦傷。醫師建議,從前端父母衛教,到年輕醫師兒虐辨識教育都應強化。臨床心理師說,兒虐事件常起因於父母對孩子哭鬧的無力感,呼籲外界別把施暴父母視為「可怕的人」,兒虐及受虐兒童後續治療,除醫療外,也應納入父母親職教育及心理治療。

開業臨床心理師蔡明娟表示,受虐性腦傷加害人多為父母,站在心理學角度,應把父母視為需要協助者,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想傷害孩子」,背後多有外界不知情苦衷及無奈;少子化時代,願意生育孩子父母,常具追求完美人格特質,也比較容易焦慮,諮商時多建議父母放下追求完美、與其他父母比較心態,「把脫序視為正常,心理焦慮感就能減少。」

孩子哭鬧容易導致父母心情煩躁,增加兒虐風險,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出事,不敢放下孩子喘息,蔡明娟表示,「此時在場比不在場危險」,孩子哭鬧不止時,可將孩子安置在嬰兒床等安全處,進入廁所等空間,從一數至十,深呼吸放鬆心情,把情緒按下暫停鍵,透過空間轉換,爭取重建情緒時間。另,也可嘗試按摩、拉鬆緊繃的肌肉,或閉上眼睛冥想,幫助轉換思緒、重新開機。

若已不慎發生憾事,蔡明娟建議,家長除積極配合醫療與復健,也必須保持樂觀及耐心,陪伴孩子從傷害中復原,腦傷復健時間動輒數年,甚至十、二十年,夫妻之間應修復關係,不咎責自己,也不責怪伴侶,若無法自我修復時,可利用夫妻、家族諮商等資源。

另,建議重新安排育兒空間與時間,把家務、工作、育兒、休息時間重新規畫,以更自在方式陪伴孩子走上復健之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