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館】唐代的虞世南(下)

文/陳韋哲  |2025.04.11
497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陳韋哲 

隋煬帝在位期間,哥哥虞世基靠著諂媚與迎合上意的方式,獲得了隋煬帝的提拔;而虞世南則是選擇堅持自己的原則,對於隋煬帝的錯誤政策直言勸諫,因此始終沒有獲得重用。孟子曾經說過:「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在收入不穩定的狀況下,還能夠堅持善良與道德而不妥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儘管兄弟倆的選擇不同,但關係還是相當緊密。兩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虞世南過著勤儉淡泊的生活,不隨著兄嫂穿著華服,但卻也不忍苛責哥哥虞世基這種媚君的選擇。直到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弒殺隋煬帝以後,要追究佞臣虞世基的罪責時,虞世南還磕頭請求一命抵一命,希望能夠犧牲自己來換得兄長活命。但宇文化及不為所動,虞世南只能親眼目睹手足遇害,身心均遭受到嚴重的打擊。

進入唐朝以後,虞世南的才華和風骨才被唐太宗所賞識,然而已經六十多歲的他,經歷了兩次的改朝換代,又經歷至親的罹難,早已無心仕途,數度推辭唐太宗的授官。但唐太宗不想錯過才德兼備的虞世南,最後在太宗的苦心勸進下,才以掌管皇家典籍的職位,說動了虞世南,讓他能適才適所地貢獻他的所長。

虞世南除了承繼了王羲之、王獻之外柔內剛的書法傳統之外,還開創了他的個人特色,成為了唐初四大書法家之首。唐太宗尤其喜歡虞世南的字,甚至在虞世南過世以後還感慨地說道:「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

而虞世南在獲得唐太宗重用以後,也不忘他身為人臣的勸諫責任,跟魏徵一樣,多次給予唐太宗懇切的諫言,最終還被太宗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以畫像留存至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