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陳韋哲
隋煬帝在位期間,哥哥虞世基靠著諂媚與迎合上意的方式,獲得了隋煬帝的提拔;而虞世南則是選擇堅持自己的原則,對於隋煬帝的錯誤政策直言勸諫,因此始終沒有獲得重用。孟子曾經說過:「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在收入不穩定的狀況下,還能夠堅持善良與道德而不妥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儘管兄弟倆的選擇不同,但關係還是相當緊密。兩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虞世南過著勤儉淡泊的生活,不隨著兄嫂穿著華服,但卻也不忍苛責哥哥虞世基這種媚君的選擇。直到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弒殺隋煬帝以後,要追究佞臣虞世基的罪責時,虞世南還磕頭請求一命抵一命,希望能夠犧牲自己來換得兄長活命。但宇文化及不為所動,虞世南只能親眼目睹手足遇害,身心均遭受到嚴重的打擊。
進入唐朝以後,虞世南的才華和風骨才被唐太宗所賞識,然而已經六十多歲的他,經歷了兩次的改朝換代,又經歷至親的罹難,早已無心仕途,數度推辭唐太宗的授官。但唐太宗不想錯過才德兼備的虞世南,最後在太宗的苦心勸進下,才以掌管皇家典籍的職位,說動了虞世南,讓他能適才適所地貢獻他的所長。
虞世南除了承繼了王羲之、王獻之外柔內剛的書法傳統之外,還開創了他的個人特色,成為了唐初四大書法家之首。唐太宗尤其喜歡虞世南的字,甚至在虞世南過世以後還感慨地說道:「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
而虞世南在獲得唐太宗重用以後,也不忘他身為人臣的勸諫責任,跟魏徵一樣,多次給予唐太宗懇切的諫言,最終還被太宗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以畫像留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