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人力銀行調查,AI相關職務的薪資比非AI職務高出52%。為了讓文組學生在AI時代不掉隊,不少大學開設AI相關課程,培育文組學生的AI力,希望成為職場競爭的利器。
104人力銀行「2025景氣展望大調查」顯示,74.3%企業看好AI,比率較前一年(58.4%)大幅提升;104人力銀行「2024職場學習白皮書」數據指出,最近一年職場工作者的進修內容,AI工具應用課程占31.9%,AI相關職務的薪資比非AI職務高出52%。
勞動部大專畢業生薪資行情統計也發現,以2023年畢業生為例,文組科系畢業生勞退提繳工資普遍較低,例如藝術學門約新台幣3.1萬元,人文、餐旅等學門約3.2萬元,資通訊學門約3.5萬元,工程學門約3.6萬元,醫藥衛生約4.3萬元。
政大AI微學程 沒基礎也能學
AI的興起也讓文組學生備感焦慮,台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謝舒凱表示,AI發展看似跟資訊科技比較息息相關,因而引發人文領域或其他知識密集相關領域的人感到焦慮,但AI帶來的衝擊是全面的,資工領域也不能例外,例如寫coding(程式編碼)的能力也可能受到AI挑戰。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系助理教授黃智明認為,雖然編輯、翻譯、文書處理等傳統文科工作,面臨被取代的風險,但同時也有AI倫理專家、數位人文學者等新興職位被創造出來,能掌握人文素養且運用科技的學生,將在未來市場中占據優勢。
中央大學教務長林志光提到,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會寫程式,以人文社會領域學生為例,懂得AI基礎知識、學會應用AI並與所學專業結合,就可以幫助自己事半功倍。
為了讓文組學生在AI時代中不掉隊,不少大學的人文科系也主動出擊,開設AI相關課程,例如以人社領域為主的政治大學,就開設9學分的AI微學程,讓完全沒有基礎的學生,也能學習AI工具應用,並結合各專業領域專題實作。
台大實質培訓 著重應用能力
台大文學院則引入AI實質培訓,開設2門專屬於文學院學生的基礎AI課程,包括「生成式AI的人文導論」、「AI與數位人文研究專題」,結合專題實作,培育學生AI應用能力。
得勝者文教升學輔導專家藍天予表示,以往第一類組學生較偏「選校不選系」,但因應AI浪潮,學校輔導時都會勸學生不要只讀「純一類」,要盡可能跨領域學習,並對AI有一定涉獵,畢竟「AI不會淘汰人類,但不會AI的人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