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今日登場,決定4月電價。政院對電價調漲決策陷入膠著,傳出可能設有緩衝期,待政府撥補預算確定後再漲電價。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表示,這是外界從過去經驗推理而來,延後決定的作法之前確實有過,但重點是產業、民生電價調整細節要如何設想,能反映成本、使用者付費、並且穩定物價。
台電這波規畫以弭平2025年虧損為目標,4月電價平均漲幅約6%,採「民生調多、產業調少」,住宅、小商家平均約漲10%至11%,工業用電調5%,全台1450萬戶都受影響。因主要鎖定住家、小商家等用電330度以下用戶,對物價衝擊不小,不少民進黨立委都有不同意見,政院擬在2025年追加千億預算給台電、或是以離島建設基金補助離島用電。
因此,在電價拍板前夕,傳出不排除今日電價費率審議會當天同意台電規畫電價漲幅,但給予「緩衝期」,如待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後,預算撥補仍無著落,7月再調升,以此方式做為折衷方案,政院就撥補預算繼續進行朝野協商。對此,曾文生昨日受訪表示,「老實說真不知道」。
他並說,(電價)延後決定,在2022年曾做過;2022年4月因俄烏戰爭剛爆發、電價暫未作決議,等到7月才調漲,外界看法即是在這樣的推理脈絡裡面。但重點仍是產業、民生電價細節調整,這才是真正要設想問題。
曾文生強調,民生、產業電價調漲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影響不同,民生對物價反映較為直接,產業電價對物價影響較間接,每次審議會也都在斟酌大原則是「反映成本、使用者付費」,但也要照顧民生、穩定物價。
曾文生表示,電價上漲會引發物價上漲,進而帶動政府公共支出,俄烏戰爭後,歐洲國家因電價上漲,政府開始擴大社福支出。台電在俄烏戰爭後,穩定物價,讓經濟穩定,甚至還獲得經濟紅利,當有歲計賸餘,用來補貼台電虧損,這是合理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