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下月上路,各大醫院謹慎因應。圖為新聞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
圖/葉信菉
【本報台北訊】健保署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台北區4月正式上路,為因應財務衝擊,各家醫學中心均表態將強化轉診機制,下轉病情穩定患者。台北榮總、新光則進一步考慮縮減夜間、周六門診,北榮甚至嚴格要求從下個月起,僅剩不多的夜診需於晚間8點結束,最晚不得超過9點。
健保署推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個別醫院總額),要求各醫院年度健保點數不可超過前1年,如果超過將打折,甚至不予給付(斷頭),各家醫學中心如果仍然衝量,收治太多病人,恐將重創醫院營收。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制4月上路後,院方必須觀察醫院整體醫療服務量能成長情形,如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率超過7%,就將面臨健保斷頭。為此,規畫成長率超過5%時,將啟動相關調控機制,縮減夜間、周六門診,僅留下必要門診,或將不緊急手術往延後,若仍無法有效降低服務量能,最後將考慮調漲掛號費。
台大、北榮 暫不漲掛號費
「我的任內,絕對不會調漲掛號費。」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台北榮總掛號費僅收100元,這是為了照顧癌症患者等經濟弱勢族群,減輕其經濟負擔,「但真的拜託、拜託,不要因為掛號費便宜,輕症患者都到北榮就醫。」
台大醫院發言人陳彥元表示,從下個月起,將加強下轉穩定患者,另鼓勵門診量超大的明星級醫師多至分院開診,或盡量將情況穩定的輕症病人轉診到癌醫分院、北護分院等。
至於調漲掛號費,陳彥元指出,這是用盡所有辦法用盡後,若仍覺得有其必要性,才會調漲,希望政府多體恤醫學中心。台大門診掛號費仍維持100元。
林口長庚醫院表示,目前尚未擬定因應計畫,將繼續維持一定的服務及門診量,提供民眾就醫需求。另外,落實雙向轉診制,同步控管輕症門診量,穩定醫療品質;雙和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都表示,將持續推動轉診機制。
分級醫療 「監管是關鍵」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政府強調要落實分級醫療,喊了許多年,但是難以落實,民眾衝大醫院的情況仍惡化,去年大醫院下轉比率只有0.25%,低得可憐。她認為,「監管是關鍵」,健保署既然制訂了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的門診減量措施,就一定要嚴格監控,否則大醫院一樣門庭若市。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說,推行醫院個別總額,各家醫院一定要自律、自主、自治,衛福部更應落實分級醫療制度。她認為,醫院如果自行調漲掛號費,可能發生醫療院所聯合哄抬,變成有錢人才能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