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佛教論壇 展望佛教人才培養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日惹報導 |2025.03.14
851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三月十一日舉辦「探討佛教未來⼈才培養」論壇,近八十人與會,心保和尚(前排左六)、覺誠法師(前排右五)與全體大眾合影。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3月11日舉辦「探討佛教未來⼈才培養」論壇,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2)與日惹加查馬達大學Yulianti博士(左起)、印尼佛教聯合會代表Karuna、印尼中爪哇省Raden Wijaya國立佛教學院院長Sulaiman一同與談。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人間社記者王桂卿日惹報導】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於十一日舉辦「探討佛教未來人才培養」論壇,邀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印尼中爪哇省沃諾吉里縣Raden Wijaya國立佛教學院院長Sulaiman、日惹加查馬達大學Yulianti博士和印尼佛教聯合會代表Karuna一同與談。印尼中爪哇十二個佛教團體代表和學者踴躍出席,共同追溯印尼佛教的興衰,同時展望印尼佛教界未來人才培養的契機,近八十人出席。

心保和尚表示,很歡喜看到Raden Wijaya國立佛教學院三十位學生出席論壇,因為看到青年,就看到佛教的未來與希望。同樣的,青年到印尼佛教學院就讀,前途也是充滿未來與希望,因為學生結業之後,有機會到台灣佛光山叢林學院或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繼續深造。

佛光山、當地佛學院

合作育才

心保和尚進一步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全球五大洲提供很多學習空間和可發揮的國際舞台,只要跟佛光山結下好因緣,其實就等於跟全球五大洲的道場都連上線,因此佛學院的學生,未來前途是無量無邊的。

「佛教人才的培養,必定是要靠教育,但是被培養的人本身也要很努力,才有辦法成為人才。」心保和尚強調,就像佛陀的教法,可以讓凡夫成為聖賢,重點也是自己要精進才能成聖成賢。他鼓勵大眾要發願,要有法輪常轉,正法久住的願力,才會有進步的推動力。

Yulianti博士提及印尼佛教的現況,很多印尼佛教徒對佛教都沒有什麼信心,因為覺得是少數人信仰的宗教。Yulianti說:「其實如果放眼東南亞或全世界,印尼的佛教人口還是很可觀的。」因此希望佛教徒對自己的信仰要有堅定的信心,否則印尼很多佛教徒都逐漸改教,導致佛教信徒流失。她認為,唯有通過教育才能培養佛教人才,印尼佛教才能延續。

Sulaiman院長很感謝佛光山在印尼成立佛教學院,目前也與佛光山合作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佛教教育發展,讓學生有機會到佛學院學習,甚至表現優越的學生也有機會前往台灣佛光山叢林學院或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參學,可跨校選課、移地學習,提升學生的佛教國際觀。

Karuna是印尼佛教聯合會總會長鄒麗英的公子,鄒麗英是促成印尼佛教學院成立的關鍵人物之一。對於母親和父親傅志寬支持佛光山在印尼辦教育,Karuna說,很感謝佛光山願意來這裡辦教育,與其說印尼佛教界支持佛光山,不如說是佛光山支持印尼佛教界。觀音禪寺已經建立多年,如今能夠惠借給佛光山辦佛學院是很有意義的事,「這棟建築物也重新『復活』,具有修道氣氛」。

台灣、印尼移地學習

增國際觀

最後,四位與談人都一致認同,佛教未來必須著重以教育培養人才,才能法輪常轉,正法久住。此次深度交流,也增進印尼佛教界與佛光山教團的交流,期許未來締結更多善因好緣,一起推動法輪常轉。

出席佛教團體代表有印尼天猛公普覺禪寺住持普善法師、印尼佛教聯合會(WALUBI)中爪哇省會副主席陳榮泰,印尼資深講師Pak Bambang、印尼佛教教師協會Rukati、Buddhazine線上雜誌Ngasiran、佛教村村長Yatno、當代藝術家Eko Nugroho、中爪哇宗教局佛教司長Karbono、印尼宗教部佛教社輔導局長Supriadi、但格朗斯利威嘉亞國立佛教學院Yuri Zhang、Raden Wijaya國立佛教學院的教授及學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