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運動進校園 扎根品德教育

人間社記者連憶蘭台北報導 |2025.03.10
838觀看次
字級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2025三好校園計畫撰寫說明會」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諮詢委員覺培法師(前排左4)、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前排右4)、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黃雯玲(前排右3)與楊裕昌(前排左3)、辦公室主任覺多法師(前排左2),及與會學校校長、主任、教師等合影。圖/人間社記者連憶蘭

【人間社記者連憶蘭台北報導】由教育部指導、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的「2025三好校園計畫撰寫說明會」,7日於佛光山台北道場國際會議廳召開,除台北道場合辦,實體與線上共有330位學校校長、主任、教師參與,實踐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倡導的「三好運動」,扎根品德教育,建構善美的三好校園。

出席貴賓有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諮詢委員覺培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楊裕昌、黃雯玲、辦公室主任覺多法師等。

全國逾2000校 實踐三好教育

公益教育基金遴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以三好精神做出發,2011年起迄今,足跡遍及台灣、澎湖等離島,更擴及海外,已選拔出逾2000校次,計300多萬名學生受益。

覺培法師指出,從事教育的教師擔憂學生患有心靈疾病。公益電影《台灣超人》鼓勵更多人遇困難不退縮,國際佛光會發起全台600個分會去看,「這還不夠」,要讓學生看到「超人」是超越自己的人。有殘缺的主角們,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力,觀看後再學習是生命教育重要一環,即是「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三好校園是很重要的,滿謙法師陳述,三好深入菲律賓至今已有300所三好校園,菲國教育部肯定三好實施後達到零霸凌。而《人間福報》推廣三好校園的讀報教育已達700所之多,台北道場也培訓專門讀報教育100位講師,盼孩子、老師對三好生起信心,擴及家庭、社區,也成為三好家庭與三好社區。

黃雯玲解說「三好教育實踐學校計畫之構思與撰擬」,強調活動計畫重在三好精神的實踐,可融入正式及非正式課程,透過修身、修口、修心,落實生活體現真、善、美。

楊昌裕主持「典範學校分享暨綜合座談」,邀請典範學校台中市立育英中學校長周鳳珠、致理科技大學生活輔導組組員翁秀菱、台北市萬華區雙園國小輔導組長張倉凱、台北市立內湖高中訓育組長楊慧凡等4所學校,分享三好計畫的特色活動,以及計畫撰寫應要緊扣三好精神。

從校園到家庭  生活力行三好

周鳳珠期盼學生有品、有德、有溫度,師生從共識到共事、品格分享會、校刊、刊物的登載,落實生命教育服務學習,融入台中市童軍活動營區等案例。翁秀菱分享,活動結合該校商務教育特色、日常實踐SDGs達永續發展目標,並表達「愈投入愈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多」。

張倉凱陳述,「三好學生帶動家長,教育才容易辦的好」,並申請《人間福報》開展讀報教育,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以SDGs進行教育平等性、環境保護,獲反毒特優學校、品德教育學校等殊榮。

楊慧凡直言,運用SDGs啟蒙概念結合課程,藉由小田園計畫、淨灘與淨街,其中移工送暖計畫,與會2名學生分享,從募集物資的艱困到動用2部卡車運載;發送物資時彼此語言無法溝通下,到看到移工獲得物資的笑容,她們深感活動很有意義,心生歡喜,辛苦都是值得的。楊慧凡強調「三好不僅是活動更是信念,希望三好精神成為每個人的DNA」。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