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針對《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引發的相關爭議與後續因應,財政部將於6日邀集地方政府與學者專家開會,據了解,會中除了討論事權下放的配套,財政部也將提出政院版的架構和統籌稅款分配原則,儘管財部表示將研議擴大統籌款規模,但並未透露將擴大到多少。
財政部昨發出開會通知,會議將由財政部長莊翠雲、行政院主計長陳淑姿共同主持。財政部去年已兩度邀集地方政府開會討論財劃法修法事宜,但這次會議由莊翠雲、陳淑姿主持,是層級最高的一次。
據了解,這場會議的討論議案有3大重點,其中財政部將在會中提出政院版財劃法的架構及分配原則,版本依循2012年的政院版草案,也就是統籌稅款分配方式以優先滿足基本財政收支差額及搭配財源保障機制,若有剩餘款項,再依「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分配。
財政部主張,未來將研議擴大統籌稅款規模,以統籌稅款足額彌平地方政府基準財政收支差額,以提升地方財政自主。
財政部規畫,統籌稅款分配公式應優先滿足地方基準財政收支差額,由於地方基準財政收支差額的設算行之有年,執行上不會有問題。而為維護地方政府既有獲配財源,於分配公式設計財源保障機制,並訂出一定比率的統籌稅款作為財政調節款,保障地方政府獲配財源不低於既有獲配水準。
此外,財政部也將提出有關統籌稅款「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分配指標及權重的初步規畫。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地方政府提出約80個建議指標,過去2次會議討論後大致獲致共識,僅剩支出節流努力、再生能源及汙染防治等3指標仍有歧見,經研議後決定不納入,改為調整其他類似功能的指標及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