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官方祭出誘因力邀,外傳台積電擬投資英特爾將拆分的晶圓代工服務部門(IFS),並持股20%,傳出英特爾因晶片法案補助規範仍需持股最大,因此引進台積電技術投資,而台積電5大北美客戶群博通、高通等也在獲美國政府徵詢與力邀下共襄盛舉參與投資,力促創新合作模式。對此,高通、英特爾和台積電都不予置評。
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和博通正各自著眼於針對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的交易,可能把英特爾拆分為晶片製造,及晶片設計業務,台積電已在研究掌控英特爾的部分或所有晶圓廠,博通則評估晶片設計與行銷事業。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已要求台積電評估掌控英特爾部分或所有晶圓廠的構想,可能以投資人集團或其他結構的形式進行。白宮官員說,川普不太可能支持由外國企業經營英特爾工廠的協議。
移民政策 牽動工程師派駐
不過,任何涉及掌控英特爾工廠的交易,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批准。英特爾在監管文件表示,若旗下晶圓廠分拆為新實體,英特爾仍須持有多數股權。
台積電入主英特爾工廠有操作難度,因為英特爾的晶圓廠大多專門生產英特爾晶片,要重新規畫以台積電的方式生產先進晶片,工程挑戰艱鉅且成本高昂。此外,基於川普政府對移民政策的強硬立場,台積電能否派駐工程師到美國監督生產,也是一大隱憂。
知情人士說,博通持續評估英特爾的晶片設計和行銷業務,已和顧問非正式討論出價事宜,但只有找到合作夥伴接受英特爾的晶片製造業務後,才可能正式出價。博通尚未正式向英特爾提出任何提案,也可能放棄這項交易。此外,台積電和博通並未合作,所有談判迄今都還在初步階段,大多為非正式討論。
最近陷入困境的英特爾成為被收購的目標,最終結果可能是被分拆,這個結果也符合晶片業數十年來的專業分工趨勢,專精晶片製造或設計,而非兩者兼顧。
英特爾有動作 為分拆鋪路
英特爾臨時執行董事長葉里已主導與潛在收購方及川普政府官員之間的討論。英特爾已啟動區隔晶片製造部門與其他業務,部分分析師解讀此舉是在為分拆事業鋪路。
英特爾預告其Intel 18A製程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不過其包括IFS在內的晶圓代工製造業務仍處於虧損局面。根據該公司最新財報,去年第4季晶圓代工製造部門營收為45億美元,營業淨損23億美元,營業淨利率是-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