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政府打炒房政策衍生民眾「一貸難求」的後遺症,如今情況可望稍微緩解。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銀行承作不動產相關放款總額逼近法令上限的情況獲得改善,名列「警戒區」的銀行,從去年11月的5家降至12月的1家。大型行庫高層表示,民眾排隊等房貸的期間,估計可少排1個月。
金管會銀行局昨天公布國銀去年12月的存放款統計,國銀總存款量單月飆增7797億元,創下有統計以來的單月歷史新高,更因此使國銀面對《銀行法》第72條之2的規定「大紓壓」。該條規定,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的30%,這被視為國銀不動產放款的「天條」。
銀行局最新統計顯示,去年12月國銀的不動產放款占總存款比重為26.44%,其中的分子不動產放款總量為15.16兆元,分母存款總量為57.33兆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指出,由於國銀總存款量單月大增7797億元,遠比放款增量大,因此使該數值創去年6月以來的新低;至於去年5月則為26.43%。
一家大型行庫高層指出,政府祭出一連串打炒房措施後,民眾申請房貸,在多數行庫都得排隊等上3個月,現在只要排2個月。然而,就算《銀行法》第72條之2的總量管制警報暫時解除,仍要面對中央銀行在今年底驗收全年的不動產放款減降目標,房貸的撥貸仍受到限制,只是受限的情況沒先前那麼嚴重。
針對去年12月的存款增量創下單月新高,侯立洋說,主要和企業收回海外貨款收入、美元升值使換算為新台幣計算的金額增加、境外投資獲利了結等3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