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台灣近年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龐大用水也為水資源調度帶來挑戰。桃園市政府提出再生水發展計畫,預計將興建桃北、文青、中壢等3座再生水廠,預計至2046年每日將可提供21.06萬噸再生水,約占全國再生水供應總量的三分之一。
高科技產業用水需求高漲,以台積電為例,用水量從2016年每日3.86萬噸增至2023年的92.5萬噸,台灣雨量雖多,但降雨分布不均,總蓄水量僅能供國內使用1.5個月,凸顯水資源供需失衡。
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桃園市目前規畫桃北、文青及中壢3大再生水廠,其中桃北再生水廠已進入興建階段,預計2025年6月完成第1期工程,文青廠預計2027年3月啟用,中壢廠則預計2029年供水。
按計畫,桃北再生水廠第1期將供應中油、南亞錦興廠及觀音工業區每日4萬噸再生水,全期供水可達每日11.2萬噸;文青廠供應華亞科技園區內美光晶圓、穩懋半導體,全期供水約每日1.06萬噸;中壢再生水廠則預計供應中壢產業園區及龍潭科學園區,分4期建設,全期每日8.8萬噸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