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錫璋
現在的過年,年輕人偏好出去旅遊,有孩子的家庭,更趁春節多天年假,帶孩子出國旅遊,台北街道在過年期間,難得車量稀少。
想起三、四十年前,我們是擠著火車或客運回家的。那時過年雖也不像古早時有什麼隆重、繁雜的習俗,但總還是有些熱鬧和傳統的氣氛。父母親從除夕到初四,仍然每天都會祭拜祖先和神明。神明桌上,一幅對聯「佛力永扶家安宅吉,祖宗長佑子秀孫賢」,到現在我還背得牢牢的。北上、就業、結婚、生子後,只要父母仍在,拜祖先、神明幾乎都是一連五天,哪能像現在年輕人把過年當旅遊假期在用呢?
母親過年更都全日在家,因為她清水娘家有些後輩(如我大舅、二舅、三舅或大姨、二姨等,共十一位兄姐的兒女們,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姐們),會被指派來台中向母親拜年。一批、一批親友來,母親整日奉茶、煮食招待,忙個不停,我們當然也得幫忙。
父親則在庭園裡整理他種的菊花。春節菊花盛開,有漂亮的,他就剪幾把送給親友,也不得閒。客廳裡,總是談笑聲不斷。
父母過世後,我和老妻都在台北住家過年。現在女兒們也都離巢了,為讓她們除夕和春節時能多在婆家過年,我們通常是在春節前十幾天,提早和女兒、女婿們在餐廳聚餐,就算是吃團圓飯了。這樣,女兒們在婆家過年完,初二、初三,要帶外孫到哪兒玩,自己去安排就是了。我們不是女兒過年一定要回娘家的那種父母。
倆老就在台北繼續過著平淡的生活,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如常散步。我倒發現,台北車輛、行人減少,這才是年味了,一年只有過年時,才有這種寧靜、安詳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