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依據「天人相應、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時令醫學理
論,借天之陽而長養人體之陽,以求預防及治療「冬病」上達事半功倍之效。
適合三伏貼的疾病:
冬病屬性為陰,為陰病;在冬天容易發作或在冬季易加重的部分呼吸道及皮膚(肺主皮毛:在中醫的角度來看,皮膚毛髮也與肺相關。)為主宿疾。其發生原因相當多且複雜,與體質、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等相關;主要與體質虛弱、偏寒性的體質寒性體質有關,例如:
一、過敏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
二、容易反覆上呼吸道感染。
三、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
四、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
五、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
不適合三伏貼情形:
一、孕婦以及一歲以下幼兒。
二、嚴重心肺功能不足。
三、呼吸系統急性發作、發燒、咽喉發炎、咳血、鼻血。
四、嚴重藥物過敏者。
五、嚴重皮膚過敏者(曾經敷貼時在短時間內起大水泡、敷貼處皮膚有傷口)。
三伏貼功效:溫通清肺,除伏痰,調節肺、脾、腎功能,改善體質、增強抗病力;強化非特異性免疫和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減緩過敏、抗過敏。
三伏天灸療優點:適合不愛服藥小兒及服藥過多老人、減少藥物經腸胃道而干擾吸收,可直接由穴道皮部吸收,經絡脈、經脈、作用於臟腑。
中藥藥餅:「益元膏」藥性屬熱,稍具刺激。
功效:辛溫補養、通經活絡、祛寒逐痰、止咳平喘。
腧穴:不同體質、不同疾病、不同證候、不同症狀、不同時段等,選取貼敷穴位亦不同
;選用何穴須經專業中醫師,辯證後選穴敷貼,一般選取六至十穴位。
舉例說明:
(一)不同疾病:哮喘、氣喘、慢性咳嗽選用百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過敏性鼻炎選用風門、肺腧、膏肓、脾腧、腎腧。
(二)不同證候:肺氣不足加選肺腧、心氣不足加選心腧、脾氣不足加選脾腧、腎氣不足加選腎腧等。
(三)不同時段:初伏(七月十九日)選用大抒、風門、肺腧、膏肓;中伏(七月二十九日)選用肺腧、脾腧、腎腧
;末伏(八月八日)選用風門、肺腧、膏肓。
治療期間注意事項:
一、每次成人貼二至六小時,兒童貼一至二小時;但因個人膚質不同,最好以皮膚感覺及耐受度來決定敷貼時間長短。敷貼時間掌握要訣:只要感覺到敷貼局部皮膚有紅腫搔癢、灼熱不適感,稍有痛感時,即可取下,以避免皮膚過敏或起疹,甚至灼傷。
二、敷貼時易口乾,宜多飲溫水;不宜在陽光下曝曬或做激烈活動。
三、禁食牛肉、鴨、鵝、花生及煎炸、刺激性食物,蝦、海鮮、芒果、筍、荔枝、冷飲、冰品。
四、若出現水泡,立刻拿掉藥餅,不要弄破水泡,可用中藥止癢膏或紫雲膏。
五、避免接觸過敏原,注意不要感冒。
除了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之外,也應依據病情及體質搭配中藥、針灸、中藥薰吸療法、中藥薰鼻療法、中藥噴鼻劑、過敏鼻炎貼等治療,以提高療效。
(本文作者為中醫學碩士、桃園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