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澳聯手開發創新療法 可模仿人體自然胰島素反應 智慧胰島素 糖尿病患者救星 編譯/韋士塔 |2025.01.18 語音朗讀 5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糖尿病患者須時時刻刻關注血糖值。圖/美聯社智慧胰島素,將讓患者不須每天多次注射。 圖/法新社第一型糖尿病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幼年型糖尿病。圖/法新社科學家持續研發新藥物與裝置,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圖/美聯社每天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對患者構成沉重負擔。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第一型糖尿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品質,但近來一項突破性的科學進展,或許有助大幅改善全球數百萬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第一型糖尿病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幼年型糖尿病,這種疾病是人體胰臟中的胰島素合成細胞(β細胞)遭到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內或被利用,並累積在血液中造成高血糖,進而由腎臟排出,出現糖尿。身體細胞無法利用葡萄糖、缺乏能量時,會分解蛋白質及脂肪,導致體重減輕,代謝失衡,進而出現酮酸血症(酮酸中毒)、脫水及昏迷等症狀。治療第一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胰島素治療、營養治療(透過飲食計畫進行)、運動和心理支持,讓患者獲得正常的生長和發育、良好的血糖控制,把急性或慢性合併症降至最低。第一型糖尿病目前仍沒有解藥,必須每天監測血糖及注射胰島素以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然而,對患者而言,每天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已成為沉重負擔。據統計,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一生中須進行6.5萬次注射、測量血糖逾8萬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造成極大心理負擔。為了幫助患者,科學家已研發出血糖監測及胰島素注射穿戴式裝置,藉此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例如,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 CGM)裝置,可透過葡萄糖感應器來監測皮下組織液的葡萄糖濃度,測出血糖水準,只要將感應軟針置入腹部的皮下組織即可自動運作,再由醫療團隊透過感應器記錄的數據判讀血糖值的變化,給予合適的藥物劑量。此外,研究人員也已研發出胰島素幫浦、自動胰島素注射器,可持續穩定釋放胰島素,減少注射的次數,並自動偵測血糖,控制需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儘管如此,在成本等因素考療下,相關裝置的普及並不容易,短期內難以全面取代傳統注射方式。近來,美國、澳洲及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團隊,合作開發一種創新的的療法,能夠模仿人體的自然胰島素反應;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革命性的「智慧胰島素」,有可能讓患者不須每天多次注射胰島素。研究團隊把這項成就稱為「聖杯」;他們表示,這種「葡萄糖反應型胰島素」(Glucose-Responsive Insulin , GRI)可模擬人體對血糖水準變化的自然反應,能動態感應血糖,僅在血糖值過高時才會啟動,但血糖較低時就停止運作,不會導致血糖過低;相較於傳統的療法,GRI可提供更精確、更有效的糖尿病管理。這項合作計畫的重要組織之一是英國國際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會(JDRF UK),基金會的研究合作關係主任康娜(Rachel Connor)表示:「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確實不便,研究人員已致力改善,但還是不夠好;最新的突破,有望進一步減輕患者的負擔,未來只需一周注射一次,即可有效控制血糖。」 前一篇文章 增強足部力量、新陳代謝、釋放壓力 赤腳「接地氣」 促身心健康 下一篇文章 瑞典研究 適當生活習慣 可對抗認知衰退 運動、吃蔬食 延緩大腦老化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3【詩】走過康橋2025.09.1104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7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8【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9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10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 作者其他文章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