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立台灣大學一一一學年起推動校學士制度,開放學生依興趣和需求,運用領域專長設計自行組合跨學院課程,修滿四個領域專長以及校定必修課等一百二十八學分,即可獲得校學士學位。校學士邁入第三年審核嚴謹,遞件申請校學士者三個學年度僅近半數可正式修讀。統計也指出,修讀校學士的學生最多來自生農學院,其次為文學院、社科院。
台大統計指出,一一一學年甫上路時僅十三人申請,最終錄取六人;次年隨即增為七十五人申請、一一三學年更有八十九人,但分別僅四十四、四十二人錄取。
台大表示,申請學生前三名來自生農學院、文學院和社科院,在於人文社會相關學院課程屬性較多元跨域、重創新,學生更願探索跨域。再者,如理工學院等本身專業性較強,但隨跨域風氣日盛,其他學院學生也有嘗試校學士的趨勢。另,校學士生則多選擇文學院、管理學院、電資學院所開設的領域專長和學分學程。
陽明交大等8校 下學期參與試辦
台大也說明,校學士修畢後可獲雙主修證書,也能取得領域專長證明和學分學程證書,因此把關非常嚴謹,由校內相關領域教師執行初審、複審,以本學年八十九件申請案為例,審查教師就高達二千六百二十人次,提供專業意見也把關品質。
下學期開始,教育部借鑑台大校學士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將有八所大學參與試辦。據了解,如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估計首年提供四十個名額。
政大副校長詹志禹舉例,如近年科技公司也需要國際關係、政治經濟人才,產品設計則需要美感人才,「但也希望他們能和工程師協作」。跨域學士能給予新的方向;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昇則表示,屆時學生檢具的計畫書務求縝密、完善,通過篩選後以雙主修校自學學士進行,但若覺得太困難也能放棄回歸原系畢業,或採A系進B系出亦可。
跨領域學士學位 較適合頂大辦理
教育部借鑑台大校學士,下學期將推動試辦跨領域學士學位,若其他學校準備完竣也能向教育部申請加入。但教育團體評析,該制度需要學生具體規畫,且要有能力多學、多做,學生程度必不能太差;再者,也仰賴學校資源,較適合頂標至前標的綜合型大學辦理。
近十年國內數間大學陸續辦理不分系,嘗試鬆綁學系修課框架。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形容,台大校學士乃至於教育部跨領域學士學位,多類似校學士進階版,但也在於封閉的學科規畫已無法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
台師大教務長劉美慧也坦言,「不會適合所有類型的學生」。制度是允許學生多一個選擇,自己組合課程模組並按表操課,其實適合對未來學習有想法,已有目標想成為跨域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