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出國小心腹瀉 加強洗手避免生食

 |2025.01.08
300觀看次
字級
年假出國旅遊,務必注意飲食衛生,餐前與如廁前後加強手部衛生的清潔,降低致病風險。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年假期間國外旅遊正夯,民眾度假開心吃美食的同時,要小心水土不服造成腸胃出問題,導致敗興而歸。衛福部胸腔病院藥劑科藥師柯雅齡表示,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是旅遊的人經常會碰到的疾病之一,盛行率約為30%∼70%,其風險和旅行的目的地、季節有關,部分亞洲、中東、非洲、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為高風險地區。

旅行者腹瀉發病情況為每天排出超過3次的未成形糞便,且加上至少一種的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痛、噁心、嘔吐、腸胃道不適等,大多因腸道病原體經糞口傳染致病,以細菌感染最常見約80%∼90%,病程約為3~至7天;病毒感染則占5%∼8%,病程約為2∼3天;長程旅行者感染原蟲的風險約占10%,症狀常較晚發生,病程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之久。

餐具、包裝 注意是否潮溼

儘管民眾先前已有過旅行者腹瀉的經驗,也難以完全預防下次的發生。柯雅齡提醒,單次旅程中可能也發生不只一次,但仍可透過注意飲食衛生來降低致病風險。

1.飲食建議避免生食,應煮沸、煮熟、剝皮後再食用。

2.用膳前應注意包裝與餐具是否潮溼及汙染,若無法確認食品安全,可考慮不吃來保健康。

3.餐前與如廁前後,可用肥皂和水洗手,亦可使用酒精乾洗手液(酒精濃度超過60%)加強手部衛生的清潔。

目前疫苗針對旅行者腹瀉之大多數的病原體並無保護力,但仍可考慮於出國前施打A型肝炎疫苗和傷寒疫苗,因其也是經糞口傳染,亦常盛行於上述之高風險地區,可避免因食物感染導致的相關疾病發生。

柯雅齡說,旅行者腹瀉的藥物治療,由於大多為細菌感染所致,所以首選為Fluoroquinolones類(如Levofloxacin、Ciprofloxacin、Ofloxacin)、Azithromycin、Rifaximin、Rifamycin等抗生素的經驗性療法,有些民眾可能想要事先使用抗生素來作預防,但因考量細菌抗藥性,且對於非細菌感染不具效果,反而可能會影響使用者腸道內的正常菌叢,增加抗藥性細菌傷害的風險,不建議所有族群皆常規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但對於免疫不全之罹病高風險族群或參與極限運動的短程旅遊者,可考慮預防投予抗生素,一般民眾可在發生旅行者腹瀉後再盡早接受治療即可,大多可將病程縮短至6∼24小時。

有腹瀉症狀 應補充電解質

柯雅齡指出,對於旅行者腹瀉患者來說,除了藥物治療外,也應適當補充液體及電解質,不要因腹瀉而刻意減少水分或營養的補充,但要注意部分市售或過度調味的飲料、可能因滲透壓太高而會使飲用者腹瀉加劇,添加菊糖、纖維等促進腸胃蠕動的成分也會加重腹瀉症狀,增加病人腸道負擔。

對於嚴重腹瀉者,建議可補充口服電解質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或是飲用在1公升飲用水內加入半小匙鹽和6小匙糖的簡略配方。若病人出現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的症狀,例如尿液顏色變深成濃黃或深橘色、明顯的疲倦虛弱、肌肉無力等,仍需要即早就醫,以策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