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荒地造林 喚回富饒作物 文/李盈、李小敏 |2025.01.04 語音朗讀 7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短短三年內,FMNR就讓坦尚尼亞Luhundwa區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圖/世界展望會非洲國家迦納採FMNR技術後,4年間讓同一片山地從荒地(左)變成綠色坡地(右)。圖/世界展望會非洲農民因FMNR而增加了農產收成。圖/世界展望會因推動FMNR作出大貢獻,Rinaudo於2018年獲頒「優質民生獎」(另類諾貝爾獎)。圖/世界展望會非洲坦尚尼亞沙漠化嚴重。圖/Carey Marks非洲農民從懷疑牴觸到積極參與FMNR的荒地造林計畫。圖/世界展望會 文/李盈、李小敏氣候變遷引發的土地退化,是當今最嚴峻的環境問題之一。這使最脆弱的社區更加貧困,嚴重影響兒童福祉。奇妙的是,世界上大部分退化土地下都蘊含「地下森林」,這些隱藏的根部系統,具有快速再生、修復環境、減緩氣候變遷影響,並為後代創造美好生活環境的潛力……你相信在荒蕪貧脊的土地下,其實有一片繁盛的地下森林嗎?澳洲農林業專家,同時也是澳洲世界展望會首席氣候行動顧問Tony Rinaudo過去也不相信,直到他與尼日共和國的農民,一起研究出了「農民管理自然再生法」(Farmer Managed Natural Regeneration,簡稱FMNR),終於親眼見證荒蕪土地下,竟然潛藏著無限生機。種新樹不如就地取材FMNR是一種古老、幾乎可說是「零成本」的農業技術,其關鍵在於利用樹木被砍伐後剩下的樹樁,透過單純的保護、挑選、修剪和管理植物並讓土地休息,便能重新甦醒森林與灌木,進而恢復土地與植被,幾年內長成高大的樹木,還可增加糧食與木材的產量,有效消除貧困和飢餓。Rinaudo於1981年舉家搬遷至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也是西非長年備受乾旱與蟲害所苦的尼日。因為當地的土地條件太差,大多數尼日男人會到鄰近國家去找工作,而負責食物與採集資源的女性,則要長途跋涉四處採集植物與木材,卻時常找不到足夠的糧食養活家人。原生物種更抗旱耐脊為了改善惡劣的生存環境,Rinaudo決定善用自身的農學專長,扛起尼日的造林計畫。他先在過度開墾的荒蕪土地上,栽種了耐熱的印度苦楝樹,持續種植了兩年,卻沒有一棵活下來,令他逐漸陷入了絕望。直到有一天,Rinaudo在開車回家的路上,發現遠方荒漠中似乎有一處灌木叢,走近一看,原來不是小樹叢,而是一株小樹苗。他仔細觀察葉子的形狀,馬上認出這是一種生存力極強,當地俗稱「駱駝蹄」的植物,而旁邊更冒出了20、30個駱駝蹄的小分枝。發現潛藏的地下森林Rinaudo滿心振奮,相信應是荒地下方潛藏著「地下森林」系統,換言之,根本不用重新耕種新樹種,只要好好修剪原本樹根的枝條,這些灌木便能持續生長。1983年,Rinaudo找了來自10個不同小村子的10位農民志願者,指導他們在各自的農地上試種及復育樹木,做為示範案例,復育技巧只需簡單的3步驟:1.挑選最穩固的枝條;2.修剪主要枝條;3.追蹤枝條並持續管理。而這項實驗成功開發出了FMNR──只需要就地取材,讓仍有生命的樹根上的樹樁,從地下森林「種」回地面,不但解決並修復了土地貧瘠的問題,還比重新植樹更有效的長出植被。擔心種樹會爭搶肥料可惜在當時,非洲仍流行「單一作物」的耕種思維(亦即統一種植單一農產,可在較小的農地上有較高的產量),所以一開始,當地居民認為Rinaudo「瘋了」,居然會浪費農地來種樹(吃掉農作物營養),紛紛排斥,並將他稱之為「瘋狂的白人農夫」。所以儘管當地人十分友善,但Rinaudo初步也只成功說服了12個居民,願意嘗試採用FMNR技術。畢竟,這對他們來說太前衛了,與他們過去的認知差距甚大。苦口婆心勸加入造林不氣餒的Rinaudo花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學習原住民豪薩語,之後,他用當地的語言親自向村民仔細講解、示範操作,邀請他們從一小塊地開始嘗試。期間Rinaudo積極召開社區大會,邀請各界人員參加,說服大家加入造林計畫,減少砍伐當地枯樹,也邀請政府官員、慈善組織、商人、游牧或定居的村民,一遍又一遍的教導如何使用FMNR技術……最後村民們終於半信半疑地在農地周邊實驗,嘗試後發現效果顯著,田間作物長得更好了,看到鮮活見證,村民才陸續有了參與意願,只不過,初期參與的人數並不夠多。低成本原生樹更奏效Rinaudo慨歎,用FMNR育林來對抗沙漠化,既是技術問題,更是文化問題,推動過程中,他花了絕大多數時間在用案例與居民溝通,除了當地人,他還要說服仍在尼日積極種樹的政府機關和國際組織、機構,請他們給FMNR造林團隊一個機會──不要只種高成本的外來樹,先花時間培育原生種,讓土地能獲得更好的修復。所幸隨著地力與植被恢復,不管是農作物或是牲畜,整體的產量都呈倍數成長。「原生樹種比外來種更能讓土地變得健康。」隨著抓地力增加,樹木能幫助儲存更多的雨水,也讓泥土更適合耕種,再通過有機物幫助農作物欣欣向榮的生長,從此農夫不再陷入顆粒無收的窘境,土地也逐漸肥沃潤澤。樹林形成有機生態系此外,隨著樹木的品種和數量增加,FMNR也緩解了尼日的薪柴危機,還能提供牲畜飼料。資源採集變得容易,FMNR減輕了婦女的工作負擔,她們有餘暇可以參加經濟活動增加收入,獲得更多決策的機會,進而提升社會地位。除了經濟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新的樹林能為鳥類提供棲息地,有效減少蟲害。若遇到了洪水,還可以減少土壤流失。協助推動這項計畫的世界展望會表示,FMNR現已被聯合國列為落實永續發展目標的最佳實踐方法之一。未來的目標,將在全球繼續復育10億公頃的森林,讓地球永遠蒼翠美麗豐饒。種樹換糧 終獲轉機Rinaudo大力推動的FMNR計畫,最後是在尼日發生大乾旱後獲得了轉機。為了讓當地仍懷抗拒心態的居民願意嘗試,Rinaudo在乾旱期間大力推動「種樹換糧食計畫」,每個接受糧食援助的家庭,必須承諾在自己的土地上每公頃養護或種植40棵樹。該計畫最終獲得100多個尼日村莊響應,成功讓50多萬棵樹重生,順勢帶動了穀物大豐收。30年後的今天,使用FMNR來養育當地樹木的國家,已多達27個,遍布非洲和亞洲,就算再惡劣的石頭地也適用。其中尼日約有600萬公頃的土地因FMNR再生,多了約2.4億棵樹迎風招展,為居民帶來超過5萬噸的糧食與經濟收成。而在西非,則有超過1600萬公頃的農地得到修復。烏干達農民則善用 FMNR 技術,在農地上進行樹木管理,不再砍伐所有的樹木,而是選擇留下部分不同品種的樹木,配合農作物的種植,讓農作物成長得更強壯及健康,成功讓收成倍增。 Rinaudo分享,早期農民多半認為樹木會搶奪農作物的養分,降低產值,事實卻相反。藉著FMNR的實行,樹木與灌木一旦被復育,就會改變微型氣候,為鳥類、哺乳類、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提供棲息地,成功恢復了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前一篇文章 國人減碳意願 帶來減碳商機 下一篇文章 【低碳生活愛地球(上)】飲食 用電 減碳小撇步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俄羅斯公主 安娜斯塔西亞2025.01.1402千年首見 敦煌華蓋真實還原2025.01.1503佛光緣美術館義工 發心服務培福2025.01.1404【時光重逢】枯荷猶傲骨2025.01.1705【視覺DJ】烏龜上樹2025.01.1906普門寺法筵會 感謝護法委員、菩薩義工2025.01.1407南屏別院歲末聯誼 年慶春喜感恩星雲大師2025.01.1608【論愛談情】愛自己不等於 自戀2025.01.1409無畏百年水災 維也納防洪有術2025.01.1410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第一屆開學2025.0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低碳生活愛地球(上)】飲食 用電 減碳小撇步國人減碳意願 帶來減碳商機玩手機遊戲 救你的心臟救你的肺台灣、首爾、香港河川廢棄物調查 塑膠垃圾占9成 作者其他文章Unforgettable Bag 購物享折扣又有效減塑只留下可沖刷的腳印…… 旅客誓言保護帛琉的美麗 冠軍樹計畫 讓千年古樹生生不息垃圾攔截器 清理河川 拯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