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1
台灣演員林品彤7歲時參加音樂劇夏令營,燃起她對演戲的熱情。被喻為「天才型演員」、年僅12歲的她,在人生中第2部電影作品《小曉》,飾演過動症少女,並以沈穩、成熟的台風,奪下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為史上最年輕金馬影后。林品彤說:
「天才只是美稱,努力後的豐碩成 果才最重要。」
2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但在當選總統的輝煌背後,他其實也經歷失敗和艱辛──2次事業失敗、落選8次的紀錄;一次次的挫折並未將他打倒,反而愈挫愈勇,他在失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積累經驗,最終獲得了成功。林肯曾說:
「不要拘泥於自己的失敗,而是要想辦法重新站起來。」
3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由於家境貧困,只受過3個月的小學教育。雖生活不易,他仍努力不懈、刻苦自學,曾實驗1600多次、嘗試逾6000種材料, 終於造出第一顆燈泡;他一生卓越的成就並非僥倖,而是他百折不撓、勇於嘗試、敢於創新的成果。愛迪生認為:
「想要成功,最踏實的方法就是再試一次。」
4
2024年7月「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公布得獎名單,劉子新一口氣奪得短篇小說與散文獎「雙首獎」;擅長社會與國文科的她,曾經參與國語演說、作文競賽,在創作過程得到喜悅與滿足。她也將寫作當成生命的一部分,將得獎當作勉勵,繼續創作。劉子新認為:
「能保有原石尚未被切開的未知,是非常幸福、值得珍惜的事情。」
5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曾在1990年代經濟不景氣時,欠下全球多達100家銀行、約新台幣3000億元的債務。為此,他曾在寒冬中連續走十幾個小時,向債權人解釋還款計畫;因「不喜歡妥協」的個性,讓他在面對風險和恐懼時,依然選擇知難迎上,並抓準時機成功開發建案讓財富「逆轉勝」。川普認為:
「相信自己,這是戰勝逆境、實現夢想的『金鑰匙』。」
6
2022年一支〈北一女通宵作業寫不完〉 生活記錄影片,在YouTube上爆紅,讓就讀北一女中二年級的李怡蓁走上創作者之路。記錄日常、建立作品集,是她創作的初衷,影片中她也展現最誠懇的自己,讓不少觀眾都被真實的紀錄深深打動。李怡蓁認為:
「每個人身上的好與壞,都不影響他們個人的價值。」
7
曾在NBA寫下「林來瘋」傳奇的林書豪,在2023年加盟台灣PLG高雄鋼鐵人。他不貪功獨享的謙虛特質,將榮耀歸給球隊,體現在球場上不斷傳球,幫隊友創造得分機會,營造團隊士氣,也是幫助球隊連續贏球的重要原因之一。林書豪說:
「在學習成功前,必須先學會失敗。」
8
杜隆成醫師是振興醫院美容特別門診主任,在自由且開放的家庭教育下,培養出獨立思考與包容的特質。他致力於醫學技術傳承,善用專業為患者提供自信與希望,傳遞醫療的溫度與力量,2024年獲得第二屆「成人之美獎」自信新生組優選獎。杜隆成認為:
「當遇到困難時,要想如何用冷靜的方式克服它,而不是直接放棄。」